据云南省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按照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探索林下产业新路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林农牧业多元融合发展、长中短结合的立体式复合经营发展模式,林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值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德宏州发展林下经济79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61.58亿元。
德宏州先后出台了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草果产业扩面提质、石斛产业转型升级、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印发《德宏州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州新增林下经济面积40万亩,总面积达到110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42亿元,基本构建起“一亩山千斤粮万元钱”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
德宏州重点突出石斛、草果等产业,发展草果25.44万亩,投产17.37万亩,产量达1.14万吨,综合产值达5.34亿元。目前,德宏州着力推动全国石斛原料供应核心区建设,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石斛林木种质资源库,引进德斛、南石斛等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兰贝、鑫禾等种苗生产及花卉销售企业,形成石斛产业全产业链闭环。全州集约化、标准化及林下仿野生石斛种植面积达2.7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65%,年产鲜条1.7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4.2%,成为全国最大的铁皮石斛产区、重要的石斛交易集散地和原料供应核心区。2025年,德宏州预计生产石斛鲜条1.88万吨、石斛鲜花160万盆,预计综合产值超16亿元。
通过探索推广森林景观综合利用模式,德宏州建成国家森林乡村9个、省级森林乡村113个;创建瑞丽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芒市孔雀谷森林公园和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旅游景区,盈江县石梯生态保护经验、下勐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芒市回贤生态修复模式等成为“两山”理念的成功案例;谋划总投资20亿元的20万亩国储林建设项目,目前已进入可研、林木收储方案编制阶段,争取尽快报至国家林草局入库立项。
德宏州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健全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林下经济科技服务体系。创新良种良法技术,草果、重楼等作物的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3个草果良种、3个重楼良种、6个石斛优良无性系、24种石斛花卉通过省级认定。“促进草果生长的规模化水分调控方法”及“幼龄重楼块茎促壮种植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德宏州引进德斛、南石斛、广西山记等企业落户德宏,全州现有林下经济加工企业49家、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73个;建成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州级林下产业示范点16个,全州林下经济产业已覆盖农户4万余户20.77万人,农民林下经济人均年收入2.96万元。
德宏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业态,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力争到2035年,建成综合性林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1个,建成种苗繁育点6个,选育新品种或良种2个以上,年繁育优良壮苗5000万株,确保区域林下种植业发展所需良种供应;构建“一县一特色”,每个县(市)至少建成5条加工生产线,全州建设5个林下中药材与健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园;500亩以上相对集中的连片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实现道路、供水、供电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