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发改委消息,普洱市澜沧县景迈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于2022年6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4000万元支持相关项目建设。示范园按照“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的总体思路,优化茶园种植结构与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茶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以茶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最终形成种植、加工、旅游、文创、商贸、物流、研学教育、健康养生等多产联动的“普洱茶+”全新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4年底,景迈山茶农人均纯收入达2.03万元,茶叶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90%以上。
做优一产。在示范园的引领下,景迈山茶园总面积达10.65万亩,实际采摘面积达6.1万亩(其中,纳入遗产要素的5片古茶林面积1.77万亩,生态茶园面积4.3万亩)。已有14家企业通过有机茶园认证,涉及茶园面积3.4万亩。
做精二产。示范园项目的建设,加速推进标准化茶叶初制厂建设,确保在茶叶初制环节即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截至目前,小新寨景迈普洱茶初制加工厂茶叶加工量已达50吨。
做特三产。示范园项目的建设有效拉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项目区域的游客数量大幅上升。附近农户开展乡村民宿、民族餐厅农家乐、农业采摘体验、农业文化体验、品牌农产品销售等农文旅相关的经营性项目,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促进了农户自身增收。目前,景迈山有62家从事饮食住宿等服务业的商户,年均实现乡村饮食和住宿等服务业收入约1000万元。2025年上半年,茶林文化景区接待游客45.68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4亿元。
聚焦惠农,赋能农民增收。一是借助茶园流转、订单合作及服务协同的创新机制,将原本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经营方式升级为高品质、品牌化、规模化的现代化经营模式。通过集中流转1万亩茶园20年经营权,推进有机茶园基地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茶地流转并提升改造8305亩,完成投资约1.1亿元。二是改变了“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示范园采取“一转、二包、三分红”的扶持模式,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招用农户在承包地上种植景迈茶、咖啡、甘蔗等。目前,景迈山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1家,发展景迈山古茶林诚信联盟企业1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8家,最高产值达1600万元。县级龙头企业10家,产值约为1.2亿元。三是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农户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吸纳本地居民就业,激活劳动力的价值,让居民获得劳务性的收益。目前,示范园的建设解决了4000人就近务工问题(包括固定用工、季节性用工),辐射带动示范园及周边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实现年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支持示范园以景迈山古树茶产业为核心引擎,延伸景迈茶叶加工产业链,塑造景迈山古茶林品牌,完善专业服务,提升消费体验,推动农业与加工、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