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昆明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就业、鼓励创业的奖补政策,增强企业岗位稳定性和承载力,推进各类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把就业作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民生头等大事,作为稳定老百姓收入增长的“饭碗工程”,不断健全昆明市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工作,出台《昆明市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21条措施》等政策,先后投入就业补助资金3.8亿元,积极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今年,全市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24.51万人。
创新机制 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创业
昆明市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新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创业工作。召开全市促就业稳就业工作部署会,将就业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组织驻昆高校和企业参与“政校企”座谈会,建立省级余缺调剂暨用工联盟机制,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4场次,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就业岗位11.57万个。
实施十万高校毕业生来昆留昆计划,申报受理来昆留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落户、就业、租房、购房等补贴2002人,拟发放金额981.23万元,有效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昆留昆就业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16.12万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0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在永宁里社区,今年53岁的吴绍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并独自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家庭负担沉重。西山区及时实施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就业安置。吴绍秀说:“多亏了政府的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我才获得了一份合适的工作,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家庭负担也减轻了。”
昆明市还抢抓春节前后农村劳动力大量返乡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开展好返乡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603人。为快速推进求职能力实训工作,昆明市联合云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实训营,为持续推进师资选评认证、取得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昆明市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昆明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8.44亿元,扶持创业3965人(户);全市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102个,带动就业8.28万人。其中,全国创业孵化服务示范基地2家、省级创业孵化平台42家;连续举办八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累计吸引参赛项目6297个,实现创业群体全覆盖,云南花伍科技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实现我省在全国创业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
主动服务 把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对企业来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是及时雨,将该笔资金用于职工社会保险费用缴纳、技能提升培训和职工生活补助,切实解决了燃眉之急。”昆明官渡亨瑞丰旅行社人事经理邓文平表示。
今年以来,昆明市人社部门通过梳理各项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建立主动服务企业工作清单,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解读。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现场招聘会106场,接待入场企业4345家次、求职人员进场16万余人次。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各类线上招聘活动85场次,吸引企业1022户,提供就业岗位4.36万个。104户企业通过“两项补贴”申报信息系统获得吸纳就业补贴资金207.67万元,其中园区和招商引资企业102户,补贴资金198.75万元,吸纳城乡劳动力2700人;非国有企业2户,补贴资金为8.92万元,吸纳安置劳动力106名。
昆明市人社部门延伸平台拓宽就业,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要求,指导县(市、区)在持续开展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构建“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模式,启用昆明市零工市场,设立零工招聘区、零工信息发布区、零工驿站,探索建设五华区云上“幸福里”就业社区、石林县“五棵树”村就业“幸福里”社区、东川区易地搬迁就业“幸福里”社区,为广大零工就业人员及用工主体构建了集岗位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便民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
“银河社区依托‘昆明五华人社’‘多彩红云’公众号、红云零工市场等平台,通过社区内摆放的‘一号求机器’,劳动者可以实现‘刷脸’找工作、求职简历自动生成、岗位信息自动匹配等。”五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淑芳介绍。
目前,全市建成线下零工市场17个,线下零工市场日均求职人数2200余人次;通过“昆明智慧就业”平台对企业岗位和求职需求智能匹配,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84.7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