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积极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据云南省政府网站消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出23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200余个重点品种;集聚了全省60%以上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拥有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心2个……面对优良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昆明市着力探索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第一车间”推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抢抓打造“绿色食品牌”机遇,以打造“十大云药”品牌为核心,从中药材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植基地建设、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着手,着力建设中药材“第一车间”,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价值增量显著,行业集群效应明显。”昆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9.85万亩,品种涵盖三七、重楼、天麻、云当归、云党参、黄姜等30余个;全市中药材种植产值达23亿元,加工产值达217亿元,销售收入达435亿元;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企业有200家,专业合作社有100余家,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逐渐形成了集仓储物流配送、饮片生产、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集群。
2019年至2021年,昆明市共评选出“10大名药材”30个次,获评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有15家。在高新区和经开区,云南白药、华润药业、康美药业、昆药股份、龙津药业、云南生物谷药业、昊邦药业、鸿翔药业、云南植物药业、理想药业等一批加工、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聚集发展。
“一县一业”建设是破解特色产业小散弱的有效路径。昆明市统筹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规模、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推动“云药之乡”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市级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2022年,禄劝县又被列入云南省重点帮扶“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创建县,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了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和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禄劝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天麻、滇黄精、滇重楼、当归、党参5种中药材成为产区优势特色品种,林下天麻、林下三七、林下西洋参等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建立。”禄劝县县长张津华说,禄劝县制定出台了支持和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系列方案,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67亿元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并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白药集团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全县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有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
发展中药材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昆明市续断育苗移栽现场培训会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联合乡举行。培训会上,云南农业大学梁艳丽教授围绕优质续断种苗培育、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产业前景等内容,以“理论授课+田间实操+教学互动”的方式,向来自全乡8个村的党总支书记、种植大户及意愿发展农户50余人讲授种植管理技术,学员们听得格外仔细,学得特别认真。
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破产业发展单一困局,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联合乡立足生态环境优良、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确定为“一乡一特”并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规模种植、试验示范、企业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群众“把山当田耕,把药当菜种”,开创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全乡计划种植续断、三七、天门冬、秦艽、当归、党参等中药材1万余亩,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此次培训会,通过“一线工作法”将技术培训从会议室移到田间地头,专家教授面对面教学、现场答疑,种植能手现身说法,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发展“中药财”的信心。
在禄劝县屏山街道克梯村委会上哆依村,一场林下西洋参现场会更是阵容豪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朱兆云,以及来自省内外高校和企业的专家、企业家等齐聚山间,实地观摩林下西洋参种植育苗基地。大家边走边看边探讨,对“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的发展理念和“不施一粒化肥、不用一滴农药”的栽培管理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现场除了西洋参,还能看到林下黄精种植。这是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创新构建以药养林模式,联合康美药业(昆明)种质资源有限公司、云南参林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禄劝林下中药材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的一些缩影。该示范园的建设,不仅能助力禄劝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打造林下西洋参示范县,还能实现增加林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不占用农用地、减少耕地矛盾等综合效益。
近年来,昆明市林下中药材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以西洋参为代表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政府+科技团队+龙头企业+基层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林下有机西洋参产业蓬勃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轿子雪山滇中高山优质中药材产区,有着昆明“十大名药材”称号的轿子雪山乌天麻静静地生长在林中,当地群众种一亩天麻,年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比种玉米、洋芋强多了。如今,这里的万亩林下天麻种植基地已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天麻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全力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为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更加绿色、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昆明将按照“一核两翼三极六大品种”的“1236”发展格局进行产业布局,并围绕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实施“七个一”工程。同时,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和产地初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建设集医、养、文、旅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和康养小镇,合力打造昆明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昆明将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市场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着力,护航中药材产业发展。”昆明市副市长张勤勋说,昆明将建立由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科技等多部门参加的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昆明中药材产业发展智库,制定全市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性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投入机制,市级财政每年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原料基地建设、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等环节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省内外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十四五”时期,昆明将按照“规模适度、水平较高、品牌响亮、效益显著”的总体思路,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30亿元以上,加工产值30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500亿元以上,形成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药材加工为导向、健康养生为突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科技、生产、加工、贸易中心。
“昆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将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条件,营造最优良的营商环境,做到最贴心的服务保障。”昆明市委副书记刘申寿说,同类项目凡是国内其他地方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昆明都可比照提供并争取更多优惠,对企业承诺减免的、精简的、暂缓的事项,一定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昆明将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主动解决项目用地、供排水、交通、用电、用气、用工、审批、融资,以及企业职工子女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提供全天候、全周期的“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