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保护与活化利用庐陵文化

据江西省政府网站消息,阳光明媚,春意正浓。金黄遍地的油菜花海、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樟、纵横交错的环村水系……扑面而来的春日气息与敦厚古朴的赣派建筑相得益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千年古村的独特魅力。

这里,是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的钓源古村。钓源始建于唐末,是欧阳修后裔及同宗的聚居地。千百年来,钓源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积淀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古老的民俗文化和厚重的庐陵文化。

这里,一砖一瓦都在述说着钓源记忆。钓源古村留存的祠堂、书院、民居等150余处古建筑是赣派建筑的典型,先后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被香港城市大学列为古建筑学示范点。

这得益于吉州区把钓源古村的保护与发展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中。该区科学处理古村保护和活化利用之间的关系,积极挖掘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持续激发内在生命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曾经,钓源古村村民也是‘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吉州区文广新旅局局长邹建勇介绍,由于保护不当、开发不力,钓源甚至出现“人走屋空”“外扩内空”加速趋势。

是继续冻结式保护?或是拆古建新?还是另寻出路?

显然,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的老路已行不通,唯有从乡村文化入手、从产业振兴出发,积极探索一条全面、深入、长久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吉州区不断推进钓源古村保护建设和活化利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组织干部多次前往浙江杭州、福建南平等地考察学习,邀请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运营团队前来实地察看,高标准引入国内文旅行业资深企业“十里芳菲”团队,对古村进行全方位保护和全景式开发,致力找寻钓源振兴发展的“最优解”。

科学规划、特色发展。创造性提出“循环式零碳种植新农业+体验式场景消费新服务+休闲式和谐共生新家园”乡村发展新模式,在构建新型产供需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过程中,重新激活钓源古村的内在活力。秉持“修旧如旧、古今融合”理念,钓源进行了建筑与环境的重新梳理和修缮,每一处古建筑悉数保留了木结构、壁板、门头石、藻井、元宝窗等原有室内结构和文化元素,尽可能在还原古村落的原有空间肌理和历史风貌的同时,兼顾现代消费人群所追求的舒适性与体验感。

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结合钓源大道十里樱花长廊入口空间,以欧阳修文化、农耕文化为重点,以老屋为载体,收储古建筑150栋,布局植入文化博览、创意产业、艺创体验等文化业态,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近万元。2023年先后开展央视“家庭酷跑大会”、村落美愿节、花朝节、钓源乡村振兴交流会等50余场活动,为游客提供融入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沉浸式、个性化体验。2023年古村共接待团队900多批次、游客4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00余万元,日常民宿入住率70%以上。

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景区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大量文旅产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人均年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同时,村内成立村企合作社,推动企业以运营管理技术入股,村集体以项目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全面构建“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此外,推出“蝴蝶返乡”计划,景区内大小商店、手工作坊均注重将创业青年、本土乡贤、非遗传人引流回村创业。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如今,村子美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产业兴了,钓源古村呈现出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正以新理念新姿态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