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无锡市强势撬动航空万亿“新赛道”

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太湖之滨,科创园区林立,航空发动机叶片精锻生产线昼夜不息;实验室里,碳纤维复材结构件经历着极端环境测试;数字平台上,大飞机全生命周期数据实时贯通……无锡这片曾孕育出民族工业火种的土地,正积极拼抢大飞机零部件产业这一现代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从“零部件配套”到“系统级攻坚”,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共进”,无锡依托制造业底蕴,以“小部件”撬动“大系统”,正在打造长三角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集群新高地。而随着《无锡市大飞机零部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与《无锡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两份政策文件犹如“双轮驱动”,为无锡大飞机零部件产业向“自主引领”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从“制造基底”到“航空引擎”:构建“3+X”产业新格局

走进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精密锻造设备正将高温合金坯料锻造成航空发动机叶盘,这些“心脏部件”不仅供应国际航空巨头,更深度参与国产长江系列发动机试制。航亚科技是无锡大飞机零部件产业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的缩影。

作为国家大飞机战略的重要参与者,无锡锚定“3+X”产业体系——以航空发动机制造、特色机载系统、航空新材料为三大核心,叠加航空工业软件、发动机智能维保等高附加值“高精尖缺”子产业链,形成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在航空发动机这一“产业珠峰”领域,无锡已形成材料到系统的完整链条。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作为国家定点专业研究机构,主导CJ1000A等国产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无锡透平叶片跻身全球顶尖零部件供应商,配套GE、普惠、罗罗等国际巨头……产业领域规上企业近40家,其中单项冠军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上市企业5家,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领域,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首位。

在特色机载系统领域,无锡正以“技术突围”抢占高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雷达所)成立于1970年,是我国唯一的机/弹载雷达专业研究所。雷达所在民用航空领域历经40年的发展与积累,已成为国内民机飞行环境监视专业领域的牵头单位,在气象探测、地形感知与告警、防撞等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雪浪数制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造商飞“设计—生产—试飞”数字底座……截至2024年末,无锡机载系统企业近70家,在通信导航、显示系统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航空新材料领域,无锡企业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跃升,相关企业达30余家,在钛合金、铝锂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形成区域协作网络,为大飞机“减重、减阻、减排”提供关键支撑。

“X”领域,无锡持续拓展产业空间。雪浪云研发的航空工业软件实现设计仿真国产化替代;腾旋科技攻克大飞机液压系统动态密封技术;航亚科技、江苏源清动力等布局航空发动机“检测—维修—再制造”一体化MRO服务,瞄准千亿级后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无锡航空产业链企业达223家,带动全产业链营收近300亿元;44家企业融入中国商飞供应链,数量居长三角同类城市前列。

“到2027年,无锡将培育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链企业超200家,带动航空关联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无锡市工信局有关人士说。

“产学研用”深度联动:锻造创新链“硬内核”

大飞机零部件产业的竞争,本质是创新链的较量。无锡深谙此道。

在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高温合金叶片的服役工况,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部件的可靠性优化提供关键支撑。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研究院已推动12项重点技术突破,成为无锡大飞机零部件产业创新的“核心”。

“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无锡构建起‘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无锡市工信局有关人士说。

在创新平台布局上,目前,无锡已集聚了3个航空航天领域国家级研究中心、11个联合实验室、4个院士工作站。

适航认证是产业关键突破口,目前无锡五成以上航空企业获专业资质,创新动能显著。飞而康联合南航、商飞开展3年攻关,完成200余项性能测试,成为C919增材制造零部件独家供方;腾旋科技定制“脉冲、沙尘、耐久”一体化测试设备,以高可靠性突破液压密封件适航标准。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雪浪数制与中国商飞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雪浪OS数字底座打通“研发—生产—运维”全链路数据;无锡透平叶片引入智能设备,叶片加工精度控制在0.02毫米内,达国际领先水平……数字化转型激活产业效能,为无锡大飞机零部件产业注入“智慧基因”。

高端人才筑牢创新根基。目前,无锡正大力引进培养具有科技前沿引领力、科研资源集聚力、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团队),实施建立在无比信任基础上的全权负责制,经评审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目标2027年引培高端人才500名以上。目前,该市航空航天领域已集聚博士200余人,形成“院士领衔、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人才梯队。

当前,无锡大飞机零部件产业的各种“硬内核”在“技术无人区”持续突破,正为建设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打造国内绿色航空产业标杆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生态“保驾护航”:迈向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高地

从产业布局到资金支持,从人才保障到协同发展,无锡正以“政策组合拳”为大飞机零部件产业打造最优生态。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无锡明确“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惠山聚焦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滨湖强化机载雷达与航电系统优势,新吴拓展航空发动机及新材料领域,三大园区已成为大飞机零部件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宜兴重点发展复合材料研发检测,锡山布局航空物流与教育培训,江阴打造航空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差异化竞争、互补化发展”的格局。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无锡创新“产业基金+财政补贴”的支持模式,设立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国联金沙江空天产业基金等多只航空航天专项基金,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为全方位降低企业投入风险,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若干措施》从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推动试验及检测能力建设等关键维度拿出含金量满满的“真招”。其中,对企业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批准装机、零部件制造人等批准证书的给予累计最高500万元奖励;对进入航空航天产业供应链的企业,按订单规模给予累计最高500万元补贴等,一条条路径指向清晰的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作为长三角大飞机集群的重点参与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无锡大飞机零部件产业的“战略选择”。对此,无锡推动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协同发展:与上海港实现“沪苏同港”通关一体化,降低航空零部件物流成本;与合肥、宁波等地共享适航测试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无锡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大飞机的发展拉动无锡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让无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无锡市工信局有关人士表示,接下来无锡将围绕“强链主、补链条、聚集群”,以促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引,全力推进已落地项目投产,会同产业园区督促落地项目形成有效产出,以专项产业扶持政策为支撑,深入推动无锡优势制造业与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本地产业协作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