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省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实现了从“吃饱饭”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历史性转变。

江苏台记者郝朦:“走进宿迁泗洪上塘镇的垫湖村,走进村子,‘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石碑十分显眼。从 ‘十家九户都缺粮’到‘美丽乡村达小康’。农村改革成为了垫湖村发展的宝贵经验,不仅造就了那段乡村发展的辉煌历史,也成为如今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

以改革闻名,又在改革中不断蝶变,如今的垫湖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时间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垫湖村一度曾是苏北发展的“洼地”。穷则思变,1978年,分田到户的想法在这里萌生,垫湖人也在江苏率先揭开了农村“大包干”的序幕。

原泗洪县上塘公社垫湖大队会计苏道永:“1979年,我们就获得了丰收,当时家家堂屋、睡房屋,床面上都堆着山芋干,我们不但没吃公家救济粮,反而又卖给国家26000多斤。在这种情况下,社员都高兴得不得了。”

改革开放后,高度依赖粮食种植的垫湖人却掉队了,一度成为经济薄弱村。2008年开始,垫湖村积极推动全村居民集中居住,并通过“小田变大田”建成万亩优质稻米基地;针对土壤干旱的岗坡地特点,村党委还探索发展碧根果育苗产业,建成3万多平标准化厂房,吸引产业项目进驻落户。今年以来,垫湖村发挥带头作用,与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联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路径。

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综观我们垫湖村这么多年的发展,改革是我们的一个宝贵财富,通过改革,为我们解放思想、解决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之后我们也会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提高我们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江苏台记者郝朦:“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这里是昆山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它也是全国首批最美绿色食品企业。在这里,标准化育苗、数字化温光管控,各种智能的生产场景应有尽有,不仅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也让它们更绿色、更健康。”

栽培阶段,优选抗病优质的蔬菜品种,管理阶段,严格选用绿色农药,推广生物或物理防虫技术。紧跟近年来市场上对于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昆山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还不断更新设施装备,升级为精细管理,绿色生产。

昆山市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科技攻关部经理周园园说:“通过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蔬菜的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管理和生产,促进我们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像我们茄果类的蔬菜,可以实现产量翻一番,品质相较于传统蔬菜,口感上会风味更浓郁。”

跟着市场忙生产,围绕精品商超、企事业单位的优质订单,园区还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如今的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绿色产品种类多达40多个,基本覆盖了居民日常消费所需的蔬菜种类。依托绿色生产,园区不断完善产供销配套服务,逐步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理体系。

昆山市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陈颖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稳产保供,满足了百姓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企业来说,你把市场打开了,对农民来说,它就是一个增收,企业越做越好,员工的收入越来越高,共同来把绿色食品这个产业来做大。”

以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为代表,目前全省共有绿色食品企业3289家,产品7111个,数量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背后,是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孜孜以求筑牢“三农”压舱石的自觉主动:

改革助力下,江苏积极完备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如今的江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农田配套日益完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农业生产效率,效益和竞争力逐年提高。

创新引领下,江苏持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如今的江苏,生产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取代传统的小农生产主体,成为江苏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如今的江苏,农业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飞跃,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2.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935.5亿元;全年粮食总产更是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调出有余,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通海安市种粮大户储开存说:“现在有了卫星巡田,我们在任何地方,从手机上都能看到自己的田块里长得怎么样,如果有虫害、草害 ,包括田里的什么地方需要水,它都能让我们早点知道。”

镇江句容团市委办公室主任、青年发展部部长丁超说:“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培育出一批有更多知识、掌握直播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在我们乡村振兴大的环境下,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明朗村村民徐冬梅说:“这个路也宽了,河水变清了,我们还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住这里,我们感觉比以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