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振兴,事关国运民生,是牵挂的“国之大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省深入贯彻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制定印发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研究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举措,全面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企业主体培育、种业供给能力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五大工程,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物质基础,保好用好农业种质资源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任务高质量完成。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首批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收集资源涵盖全省所有农业生态区和长期栽培的所有作物类型,做到了“应收尽收”;畜禽遗传资源发掘鉴定了徐海鸡、红灯笼猪等一批新的地方品种,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建立了我省地方资源特征数据库;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形成了江苏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名录;蚕遗传资源发现家蚕种质资源占全国总资源的80%以上。我省在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蚕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基础上,还结合实际开展了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持续完善。我省现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23家、农作物保种单位5家、微生物保种单位1家,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全国保存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方鸡种、水禽品种活体基因库。建设99家省级农作物、畜禽(蚕)和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38家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成国内保存种类最丰富的芹菜种质资源库、国家级条斑紫菜种质库。南京、无锡、苏州、扬州、镇江等市确定了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并予以专项支持,国家、省、市三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持续完善。

打造战略平台,聚焦聚力种业创新攻关

打造一批种业创新重大平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南京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共同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构建以水稻、小麦、大豆、特色经济作物四大物种及优异种质资源和基因挖掘、高效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性种质创制三大重点研究领域为核心的“四纵三横”创新格局。建设省农业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家畜、家禽、长江特色渔业、河蟹、经济红藻等6个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逐步实现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挖掘创制、共享利用“四位一体”发展。推动南京国家农高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两大园区联动发展,打造种业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各地围绕种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校企、院企合作,建立了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农业农村部华东优质禽育种重点实验室、种子创新研究院暨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实验室、南京宁渔种业研究院、无锡长江下游现代水产种业研究基地等多个种业科研创新平台。南通建设了海水种业繁育中心,着力打造陆海一体具有南通特色的“蓝色芯片”。

种业创新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种业振兴“揭榜挂帅”和重大品种协作攻关。稻麦方面,全省7个稻麦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15个水稻品种进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名录,超级稻品种2023年全省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38%;水稻抗稻瘟病、抗黑条矮缩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育成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实现了综合抗性与丰产性的同步提升。畜禽方面,2024年新增4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居全国第一位。园艺作物方面,育成主要蔬菜优良新品种62个,育成4个菊花新品种实现进口主栽商业品种替代,新品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水产方面,2023年成功选育水产新品种3个,青蛤新品种培育实现了我省通过国审海水贝类新品种的突破;2024年成功选育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等水产新品种5个。

培植创新主体,扶优扶强种业龙头企业

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全省15家企业(平台)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数量居全国第4。2023年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年销售总额超7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销售总额破亿元企业14家。2家企业进入全国商品种子销售额20强,7家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入选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全国第一家辣椒种子新三板挂牌企业落户我省。全省347家持证种畜禽场站,其中超亿元的种畜禽场有3家。

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不断提升。在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中,支持种业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的项目116个。支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分领军型、骨干型、成长型三个层次,从政策引导、项目支持、金融保险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提升企业商业化育种创新能力。2023年种业企业科研总投入同比增长23%以上。常州依托企业创建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分期支持开展联合攻关、创新协作及新品种选育。

夯实供种基础,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种业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以来,盐城市大丰区、建湖县、阜宁县、淮安市金湖县等4县(区)继续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泗洪、沛县、白马湖农场、东辛农场等4县(农场)被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常规稻麦和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023年新增1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和1家水禽核心育种场,累计有9家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5家国家畜禽良种扩繁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

种业园区和种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泰州海陵现代种业产业园获批首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江苏水禽和水稻种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华东水禽和水稻种业产业示范区以及全国水稻和水禽种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白马湖农场省级江苏农垦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全省共建设580家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涉及全省所有涉农市县和152个物种。

优化创新环境,严查严管种业市场秩序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强。扎实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实施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冬季种子企业、春秋季种子市场和夏季种子繁制种基地为重点,持续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抽检种子常规三项合格率稳步提高。

农作物品种审定管理和示范推广有力有序。制修订出台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引种备案管理规定、扩区实施细则、联合体试验实施细则、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办法等配套规范性文件和67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试验规范,修订省水稻、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提高水稻、玉米、大豆品种审定产量、抗性以及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要求。全省10家单位入选国家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与36个省级农作物展示评价基地形成省市联动、上下同频的品种展示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江苏好品种”等展示示范观摩活动,每年全省展示农作物品种4000多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