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出台十项涉企检查精准化措施 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近日,常州市印发《常州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强化涉企检查精准化十项措施》的通知,旨在推进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护航企业安心生产,筑牢营商环境法治“屏障”。

一是落实“两项任务”,确保检查对象精准化。落实检查对象入库精准化,依托市“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象数据库,完善检查对象实时数据,形成监管底数清单,提高检查对象数据库精准度。落实检查对象分类精准化,建立重点检查监管对象数据库和一般检查监管对象数据库,实施差异化动态检查监管。

二是突出“两个重点”,坚持检查条目化。突出检查监管分级精准化,依托部门权力事项清单、重点检查监管领域清单、检查监管底数清单,理顺市、县、镇域三级检查事项清单和责任分工,形成三级立体检查监管模式。突出检查事项指引精准化,落实《常州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探索事故隐患风险重点企业检查事项“一企一表一指引”,实现分级分类检查监管全过程留痕和重点领域检查全覆盖。

三是探索“两种模式”,确保检查科学便捷。联合检查协同精准化,建立健全联合检查部门检查监管体系,结合实际,优化检查协同机制方式,形成联合检查工作流程闭环。检查方式选用精准化,构建完善以远程检查监管、移动检查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检查为基础,以现场检查为重心,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涉企检查监管模式。

四是把握“两个环节”,提升执法效能。突出检查事项指引精准化,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围绕燃气、危化品、房屋安全等11个重点领域及吊装作业、检维修作业、涉爆粉尘作业等5个重点作业环节,实施分类差异化检查。行政强制实施环节精准化,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手段,全面推进柔性文明执法。

五是抓实“两项活动”,推动责任落实。抓实重大隐患判定,探索“自我排查+技术评估+专业评审+重点督查”方式,破解重大隐患查不出、隐患判定把不准的问题,及时研判安全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抓实事故隐患治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以事故多发行业领域、高风险点位和时段为重点,建立覆盖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体系,精准行使行政检查权排查安全隐患情况,对隐患进行有效跟踪治理,实行闭环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