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远离油田,又不靠大型钢企,却能成为全国唯一县级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湖县石油装备产业创成“国字号”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乡乡有阀门厂、镇镇有油田装备配件加工企业”,到如今石油装备产业占据全县高端装备行业的“半壁江山”,40多年来,建湖县始终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举创成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并矢志打造国家级石油装备特色产业集群。
智能金工车间内机器轰鸣,机床主轴高速旋转,产品从加工中心下线后,进入装配、测试、抛丸、清洗工序……在建湖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一个个大铁块在流水线上“变身”油气钻采井控高端装备。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175Mpa三层超高压井口装置,主要用于我国页岩油田钻采,产品具有超高压、耐高温、高抗硫等特点,打破国外厂家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此型设备的空白。”公司董事长吴启春表示。“老字号”抢跑“新赛道”,鸿达公司强化创新驱动,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石油装备制造向高端跃升,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鸿达公司持续向“高”攀登是建湖石油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建湖石油装备产业从一个乡办厂起源,逐步裂变,形成从上游到终端、井上到井下、陆上到海工、生产到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培育企业1100多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国际国内专利技术600多项。2023年,建湖县石油装备规上企业开票销售占全县规上工业的13.7%,客户群覆盖国内各大油田,以及美洲、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
建湖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将石油装备产业列入全县重点打造的六条产业链之一,以“链式”思维积极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加快形成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石油装备产业链条。
走进江苏华之益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50多台自动堆焊设备快速运转。华之益如今已成为苏北规模最大的镍基合金和不锈钢堆焊的生产厂家。华之益持续向好,源于创新驱动、数智赋能,更得益于深度融合发展。在建湖,越来越多的石油装备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推进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产品技术智能化深度融合,29家创成省三星级上云企业,18家创成省四星级上云企业,实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
聚焦石油装备企业铸造、锻压、热处理工艺,建湖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和清洁涂镀技术,强化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理念,打造一批石油装备制造领域绿色示范项目,以新质生产力点燃先进制造“强引擎”。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建湖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审批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社会满意度最高的营商环境,被列入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培育名单。
“我们计划再引进10余台(套)高精度‘斗山’加工中心,新建全自动喷漆涂装生产线,并全面推行‘6S’精益管理模式。”在江苏亿德隆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董事长徐中辉说,这样一来去年底新上的海洋石油钻采设备项目,将全面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提起近年来的变化,徐中辉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越来越关心企业发展了”。
服务企业发展,建湖在盐城率先推行企业开办“码上办”,新征地项目拿地后3天内四证齐发,涉企服务“一件事”改革在全市推广。表彰19名荣誉企业家,从社会活动、法治保障等10个方面给予礼遇。在全市首家高规格成立县为企服务中心,开通“建效快”平台PC端和手机小程序,实现涉企事项“一站知晓”、企业诉求“一网办理”、惠企政策“一键直达”。截至目前,注册企业达1700多家。
“我们应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3月13日晚,一场关于“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学习报告会在建湖县委党校开讲。
“对于我们行业来说,就要聚焦多场景应用,加快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参会的江苏聚龙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祥表示,石油装备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围绕陆地石油装备、海洋石油装备、非常规油气作业装备方向,建湖实施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攻坚一批耐腐蚀、耐磨、耐高温、耐低温等共性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转化,产出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和战略引领作用的标志性首台(套)重大装备。
瞄准“高标准准备、高水平办会、高质量呈现”目标,建湖县正全力以赴办好第八届全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大会,全方位展示建湖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推促本土企业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