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激情满怀冲刺“GDP万亿之城”

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出海”招商全力以赴、40多位全球CEO纷至沓来;重大项目全面提速,以外贸出口“新三样”为代表的消费主引擎动力动能强劲;率先出台“新能源之都十条”,世界新能源博览会吸引200多家头部企业参展……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在激情满怀迈进“GDP万亿之城”的冲刺之路上,常州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领跑全赛程上持续发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贡献“常州方案”、彰显“常州价值”、体现“常州担当”。

动力聚能,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一个战略性、引领性、支柱性产业的拔地而起。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常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工业规模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产业高原上,快速崛起“新能源之都”产业高峰。目前,常州工业规模总量跃居江苏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1%、位列江苏第一。

把“新春第一会”设定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常州从能源生产、储存、分配和应用四大领域升维思考,形成“发储送用”产业闭环,重磅出台《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整车产量有望突破70万辆,6月17日第40万辆理想汽车在常州下线;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居全国之首,产销量占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

电能,在这里聚变成网。从一根电缆到一座电桩再到一张智能电网,众多“隐形冠军”深耕常州:上上电缆多次填补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星星充电平均2分钟就能产出一台交流充电桩;安靠智电创造电网输电“大动脉”,为4亿人输送清洁电能。

储能,在这里多元迭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有3家布局常州,蜂巢能源全球首家量产无钴电池,天目先导全球首创纳米硅碳负极,中科海钠和中科院物理所提出全国首个钠离子电池团体标准。

氢能,在这里攀高创新。永安行推出全球首款共享型氢燃料电池助力自行车,发布全球首台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常州氢湾破圈而出,打造“制、储、运、用”一体化产业链。

新产业、新赛道蔚然成景。常州拥有全国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工业大奖数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6.3万家工业企业、6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近3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93家上市企业,构成常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底座。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产业量级和城市能级齐头并进,形成产业高原和企业高峰交相辉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生态比翼齐飞的产业生态。

热力沃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扩链成圈不仅链接全国,更参与全球分工,畅通内外循环。来常洽谈合作的全球CEO行程紧凑,风尘仆仆的高管们目标一致:挖掘发展新机遇,探讨未来再“加码”。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常州出口产品正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被称为外贸出口“新三样”。今年1—5月,常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30.7%。今年一季度,常州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产值1531亿元,同比增长22.7%;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47.3%。上下游产业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沃土”,正成为“双循环”的鲜活注脚。

世界500强蒂森克虏伯6年6次投资,蒂森克虏伯动力部件首席财务官马丁·范德萨表示,蒂森克虏伯在常州设立发动机、转向、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等产业项目,业务合作覆盖国内外顶级汽车整车企业,将为常州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作出更大贡献。贝克休斯全球副总裁曹阳介绍说,常州具有竞争制造的区域能力,他们将在新能源制造领域发力。

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在常州迅速壮大,以超常规增速站上“时代C位”,天合光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万帮数字能源等本土企业茁壮成长,37家新能源企业成功上市。常州市副市长徐华勤表示,加快集群强链,常州正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3400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实现邻里链上配套。

活力生态,共绘能源创新大蓝图

在陈金虎看来,新能源产业已进入长周期、高成长的黄金期,常州将构建更加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和市值“两个超万亿”。

让创新者“敢”字当头,为创业者燃“四千”之火。常州“创新政策20条”出台以来,4.675亿元培育奖励完成在线速兑,90%的科研投入、科研成果、科研人才来自于企业,创新政策力度转为创新主体“体感温度”。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万帮数字能源入选“设计界奥斯卡”德国iF产品设计奖,天合光能亮相全球太阳能专业展览会,蜂巢能源发布系列短刀电池……近4年来,常州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全国第一,拥有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研发平台,集聚中汽研、国创、南德等一批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和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向国家级迈进。

畅通金融生态,更加精准地寻找“头部”、定位“风口”,常州市区两级共设立主投新能源的基金27只,总规模264亿元,累计投资常州本地新能源项目70个,投资总额118亿元。热门赛道+前沿技术,大有来“投”。国内首个零碳科技基金落户常州,IDG资本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投资+场景赋能,让星星充电、蜂巢能源、小牛电动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为独角兽,数十家国内领先的企业正在洽谈落地。

10万套人才公寓免费住,生活居住双资助标准提高至本科5万元、硕士8万元、博士30万元……常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季培东表示,常州全力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新能源专项,仅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吸引各类人才近6000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常州,新能源成为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常州人将之概括为:光伏板见板率、充电桩见桩率、电动汽车见车率。聚焦“新能源、新生活、新城市”,常州加快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让新能源引领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