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发改委消息,近日,来自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6个人才项目参加海门“东洲智荟”项目路演,全部通过专家组评审推荐,其中两个项目率先签约落户海门。“东洲智荟”项目路演是海门招引人才的创新举措之一,参加路演的对象主要为拥有原始创新成果,具有持续成果转化能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海门创业的临产业化人才项目,通过评审并落地的项目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的政策扶持。近年来,海门还创新打造了“东洲英才”创业周、“海智杯”创业大赛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引才品牌,并通过政策加持,实现人才有“留”量,产业有增量。
海门做人才“留量”,坚持人才政策不断档。密集出台“人才新政35条”“人才强企10条”等30多个政策文件及配套实施细则。对来海门首次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2000万元股权投资、300万元购房补贴和每月1万元岗位津贴。近年来,海门评定出的305个“东洲英才”项目,累计资助总额超5亿元。人才留下来,需要舞台。海门持续优化科创载体布局,目前拥有中南智创谷、东洲青创空间、同宏创谷、武珞科技园等各类科创载体1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2家。去年落户的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是苏中苏北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共建的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已获评省重大创新载体研发平台。
人才的集聚,给产业带来增量。海门聚焦“3+2+2”产业集群,即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先进金属材料三大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两大成长型产业以及现代建筑、现代家纺两大传统产业,打通产才供需链条,架起人才输送桥梁,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培育联动发展。海门保障人才有“留”量,持续在服务上做“加法”。相继整合22个部门、30家专业机构成立人才服务联盟,在区、镇两级开设服务专线、服务专窗,定期组织开展人才慰问、人才健康体检、人才疗养等“暖才”活动。加速“三年新建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工程建设,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近年来,海门累计引育国家级人才136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09人、“双创团队”15个,被确定为苏中苏北唯一的“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成功获批省第二批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