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端,宿迁木业迎“涅槃”之变

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木材加工产业是宿迁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早在2007年,宿迁的木材加工业产值便突破百亿大关,木材加工规上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上企业产值的20%以上。但多年无序发展,带来产品层次不高、附加值不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环保及安全方面隐患较多等问题。

如何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从2020年5月起,宿迁围绕“绿色环保、本质安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目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产业整治提升、提档升级。3年时间过去,该市这一产业实现“脱胎换骨”,成功走出一条快速转型升级之路。

整治,有点心痛;不整治,则无出路

临河镇是泗阳县木材加工产业发源地。镇党委书记刘勇介绍,全镇共有128家木材加工企业,木材产业上缴税收最高时占乡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0%左右,3年整治中关停取缔了37家,减少7000多万元销售收入,镇里因此少了100多万元税收、400多个就业岗位。“以前也进行过整治,但几乎都不痛不痒,这次是动真格的。对于苏北乡镇来说,这么多的收入和岗位一下子‘整’没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有点心痛!”

与临河相似,桑墟镇是沭阳县远近闻名的木材重镇,3年整治中共关停取缔了217家低质态木材加工厂。镇党委书记徐旭说,陆续关停取缔四成木材加工厂,减少了很多销售收入、税收及就业岗位,但不关停就没有出路。

泗洪县3年累计关停取缔158家木材加工企业,预计减少销售收入超2亿元、税收近300万元。该县工信局节能科负责人姚海瑞说,刚开始整治时,确有不少乡镇感觉像被“剜了块肉”,有点抵触。

宿迁是中国南方型杨树引种的发源地,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杨树在宿迁大地上茁壮成长,当地木材加工业快速发展。本世纪初,木材加工业产值占该市一些县工业总产值的30%—40%,木材产业上缴税收占一些乡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全市木材加工从业者达数十万人。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民富分析认为,木材加工业确实曾为宿迁创业就业、富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但毕竟是资源限制型和原料依赖型产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趋显现,近年来已到非整不可的地步,到了转型升级、闯关夺隘的重要关口。

2020年初,宿迁曾对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进行调查。全市111个园区、乡镇(街道)受调查企业4707家,户均固定资产只有628.1万元,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下和无税收的占近一半。其中木材加工类企业4207家、占89.4%,家具制造类企业只有500家、占10.6%。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仅为21.9%,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仅占22.2%,通过环保验收的仅占17.7%。

有段时间木业领域问题频现,更成了宿迁一块“心病”。2017年,有个县的木材加工企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项目;2018年,一家木材加工企业发生较大燃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2020年,一家家具厂发生火灾,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痛定思痛,宿迁决心彻底整治木材加工业。沭阳县工信局副局长秦玮说:“整治前板皮厂随处可见,不只把环境弄得乌烟瘴气,而且一直让人担惊受怕,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这3年来,该县共关停取缔1953家相关企业。

整治不搞“一刀切”,统筹推进“一盘棋”

3年整治中,泗洪县金锁镇提升改造、搬迁入园、兼并重组60家企业,沭阳县桑墟镇提升改造、搬迁入园、兼并重组317家企业,泗阳县临河镇搬迁入园、兼并重组、提升改造45家企业……强化系统推进、精准施策,按照关停取缔、提升改造、搬迁入园、兼并重组“四个一批”要求,制定“一类一策”“一企一案”,明确每个企业的改造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节点等,不搞“一刀切”——这是宿迁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整治中遵循的基本思路。

在整治行动序幕拉开前,宿迁市直12个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围绕辖区内近5000家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品、产能、用工、税收、用地、安全、环保等方面情况,形成专题调查报告,作为制定标准、实施集中整治、推进转型升级的主要依据。同时,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与本地龙头企业制定《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标准》,从经营资质、经营场所、工艺装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7个方面明确63条标准规范。“本次整治地域之广、力度之大、举措之实,前所未有。市县区镇村联动,工信、应急管理、消防、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共同发力。”李民富说。

在沭阳县贤官镇,江苏蓝羊羊集团2022年收购了此前安全环保问题频发的低质态企业大江木业,成立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中高密度纤维板等新型家居板材为主的绿色高端企业,现年产值8亿元,纳税2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据贤官镇副镇长汤建介绍,“全镇共兼并重组企业36家,盘活低效用地1653亩。整治后的企业不仅生产设备要达到升级标准,而且安全、环保等也必须达标,否则就不能生产。”

“这次整治既规范有序,又非常‘接地气’。每个企业如何整改转型,只需对照转型升级的标准,拿出自己的方案,上报县区审定;县区再把整体整改方案上报市里,市里组织专家组把关。”宿迁市工信局节能监察中心科员叶旭说,尽管整治动真碰硬,采取“两断三清”措施,即断电、断水、清原料、清设备、清产品,但3年中,没有一件由此引发的信访件。

3年中,宿迁累计完成企业提升改造1831户、兼并重组285户、搬迁入园63户,关停取缔2847户,其中对299户不符合转型升级标准的非关停取缔类企业转为关停,综合整治任务高质量完成。安全环保水平随之大幅提升,集中整治开始那一年,全市木材行业火灾事故、环保举报件同比下降45.8%、28.6%。

打出漂亮“组合拳”,主动求变“尝甜头”

位于泗洪县金锁镇的泗洪宏鹏木业有限公司,2020年前一直从事胶合板生产,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本次整治中,该公司与上海国轩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合作重组,从事品牌木地板、全屋定制家具的生产销售,今年产值预计突破6000万元,明年有望突破1亿元。

与其被动淘汰、不如主动求变,这已成为宿迁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的共同选择。刘勇介绍说,整治前临河镇共有128家木材加工企业,规上企业只有17家,年销售额亿元企业只有1家。整治后,全镇现有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销售额5000万—1亿元企业6家,每年5—7家木材加工企业晋升为规上企业,现有规上木材加工企业28家。

“传统产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在市场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再造新优势。宿迁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产业从整治一开始就瞄着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朝着‘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并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李民富说。

强化规划引领,实施分类推进,宿迁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推动集聚、规模、精细、高端发展。加快建设“三区四核十五点”产业板块,即沭阳县现代家居制造、泗阳县板式家居、宿城区电商家具三大产业集聚区;沭阳生态板材、泗阳意杨产业、运河宿迁港、耿车循环经济四大产业核心区;桑墟、贤官、临河、金锁、孙园、来龙、陈集、洋河等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产业加工点。

把准产业发展方向,严格项目准入管理。宿迁重点发展智能家具、定制家具等为主的家具制造行业,木质画材、家居装饰材料等为主的木质制品行业和高档、绿色、特种板材等为主的人造板行业。明确新建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项目均安排在全市统筹规划的“三区四核十五点”内,落户开发区的项目原则上要达到相应土地投资强度要求,落户乡镇工业集中区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应急、消防、工信、市监等部门协同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安全环保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立督查、追责问责机制;完善整治配套政策,给予土地、金融、财政等支持,保障产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

经过3年整治,宿迁的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产业实现了从高危到放心、从粗放到精细、从低端到高端的根本转变,全市共新增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3家、5亿元企业11家、亿元企业144家,规上企业达到716家,比整治前的2019年多了近2倍;绿色家居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689.8亿元,是2019年的2倍多;累计创建各类创新平台48个,以及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24个、绿色工厂14个。“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宿迁探索建立起‘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木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李民富说,今后一段时间,将引导木业在“扩规模”上求突破、“提质态”上出实招、“塑品牌”上见成效,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力争到2025年,高端家居和绿色建材产业链规模突破800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竞争力产业,传统产业要成为高竞争力产业,关键在转型升级,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过剩、无效和低端供给。宿迁市委党校教授宋周分析说,宿迁用3年时间对木材加工这一传统产业进行整治提升、提档升级,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木材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抉择。从整治过程及成效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安全治理,实现木材加工这一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由此再造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