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业,心怀大爱,萨拉曼体育不畏艰辛积极复产

近日,一则关于沛县朱寨镇“清理僵尸企业腾笼换鸟,盘活江苏萨拉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厂房资源用于招商引资”的网络文章引发广泛关注。文中提及的江苏萨拉曼体育,在2017年时曾是中共沛县人民政府当年度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8年企业正式落地沛县,运营至今,每年营收额都在数千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做出巨大贡献。这样一家扎根实业的优秀民营企业,为何会被无缘无故地冠以“僵尸企业”名号?经过一番深入调研,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回顾过去,萨拉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坚持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成立至今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为一家具有年产80万双户外运动产品的生产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产品涉及休闲、旅行、专业户外等共计100多个品类,广泛应用于徒步、登山、涉水、露营等场景。经过多年的发展,萨拉曼体育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更是漂洋过海,成为了中国名企品牌出海的先行者,在全球范围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疫情之前,萨拉曼体育曾有过一段极为“高光”的发展黄金期。当时,萨拉曼企业研发中心长期为二十几个国内著名户外品牌如:北京探路者、思凯乐,宁波牧高笛等合作户外新产品研发,先后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外观专利85项,荣获“福建省科技术企业”“ 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莆田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一大批荣誉称号,并于2019 年度入选了第一批鞋企白名单,获得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在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间,萨拉曼体育都获得了“纳税大户”的荣誉称号,有力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正因为萨拉曼体育在创新发展、企业经营和承担社会责任上的出色表现,2017年时,中共沛县人民政府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形式引入了萨拉曼体育,时任县长吴卫东带队亲赴萨拉曼体育在福建的总部进行调研,推动项目的成功落地。2018年10月,萨拉曼体育在沛县的工厂正式投产,当年即吸纳了沛县当地就业数百人,营收突破2300万,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正当萨拉曼体育想要立足沛县,持续扩大发展之际,新冠疫情的出现为一切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反复、封控隔离,整整三年时间,作为有担当的实业人,萨拉曼体育上上下下竭尽所能,在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坚持开工生产,全力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员工工资的正常发放。从2020年到2022年,萨拉曼体育的企业收入有了较大下滑,但三年总计也创收了1600余万元。在22年9月开始沛县当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即使停产三个月,萨拉曼体育依旧在春节前夕将所有工人的工资全部结清,并发放了二个月的疫情补贴,展现了一家有担当、有大爱企业的风采。

疫情三年,萨拉曼体育经历了生死考验。面对困难,萨拉曼体育多措并举,内外兼修。在企业内部,萨拉曼体育上下不仅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严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保障生产,更是心怀大爱、主动求变,在国内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专业化的流水线快速转型口罩生产,向全社会输送了大量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体现了民族企业的担当。在外部引援方面,企业积极与莆田市城厢区政府及当地金融机构沟通反馈,邀请相关领导赴企业实地考察经营状况。在了解到了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的决心和实力后,多位领导当即决定打破常规,成功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与贷款申请瓶颈,为萨拉曼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22年年末,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萨拉曼体育看到了国家发展实业、保障民生的积极信号,对未来的再次崛起燃起了信心。然而,正当企业计划着从疫情停产中复工复产之际,莫须有的“僵尸企业”的名号却让企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要知道,“僵尸企业”这样的称号,对萨拉曼体育而言不仅是品牌声誉上的重大打击,更会因此而让自己的厂房、地块被征用“盘活”而导致企业无法顺利复工复产。作为一家扎根实业十余载,疫情期间都竭力寻找出路并不断回馈社会的民营企业来说,这样的打击实在过于巨大,这样的“帽子”也实在难以承受。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企业主体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指导性文件,强调各地政府应当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靠前发力、主动服务实体企业,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然而,通过萨拉曼体育的遭遇我们却可以发现,在企业主体遇到发展瓶颈亟需政府帮扶之际,在企业上下努力求生存,积极复工复产之际,一些地方政府却没能及时响应企业呼声,解决企业困局,甚至依旧抱着“盘活地皮”的“土地财政”旧思维,执行政策打折扣做选择、服务企业不作为慢作为,让人难以接受。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民营企业的众人拾柴、聚沙成塔。正因如此,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家家类似萨拉曼体育的中国企业走出疫情,重拾信心,而不是被“盘活”,被无端扣上“僵尸企业”的帽子;我们更希望看到,地方政府在对待疫情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时,能够更多地换位思考,把“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