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金秋十月,稻浪金黄。在“中国生态稻米之乡”舒兰,一粒粒晶莹稻米汲取着自然灵气,孕育出不凡品质。“好吃、好闻、好看、好营养”的“四好”标准,已成为舒兰大米闪亮的品牌名片。一幅以稻兴业、以米富民的崭新篇章,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立足自然禀赋 厚植稻米优势
“舒兰”满语意为“果实”,恰如其分地映照出城市的根脉与特质。作为吉林省重要农业区,舒兰是国家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2018年被授予“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称号。
先天优势催生雄厚产业基础。全市现有耕地21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量40万吨以上,拥有水稻加工企业68户、规模以上水稻加工企业22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三品一标”认证总量和增量持续位于全省前列。
良种精耕优储 打牢产业根基
在环城街道永昌村的稻田里,“稻花香6号”水稻株型整齐、穗粒饱满,长势喜人。“稻花香6号”的推广种植,是舒兰市实施优质品种培育计划的重要成果。通过推行“政府+科研+企业”模式,舒兰市与中国农科院、隆平高科、吉林省农科院紧密合作,研发适宜舒兰种植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持续提升良种覆盖率,为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舒兰市坚持绿稻标准化生产模式,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成熟的“鸭稻、鱼稻、蟹稻”绿色种植管理模式,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之路。
此外,舒兰市还广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建设具备准低温储藏能力的仓容达52.72万吨,通过低温仓储“锁鲜”、恒温保质存储,确保营养、香味不丢失。
完善政策体系 护航产业升级
为突出品牌引领作用,舒兰市推动优势要素加速汇聚、协同发力,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助力市场推广和品质提升。以政策搭建品牌生态的良性循环体系,成为舒兰大米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密码。
舒兰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围绕吉林大米分级管理与服务升级,形成三大水系种植带协同发展格局。东部拉林河水系种植带,依托永丰米业、禾鑫谷物等10家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对接北上广深高端大米市场;中部细鳞河水系种植带,引导金星米业、北莲米业等10家企业创新发展,拓展江浙闽等地区中高端市场;西部松花江水系种植带,支持友诚米业、云山米业、权禾粮油等6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面向云贵川等地区主粮市场。
多年耕耘,舒兰大米品牌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授权主体已由舒兰市大米协会成立之初的7家增至34家,品牌产品产值由3.8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增幅334%,中高端产品从零起步,品牌溢价率达30%以上。
从黑土地孕育的丰收硕果,到走向高端的“白金名片”,舒兰大米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品质立本、创新驱动、政策护航”的现代农业路径。依托强劲势能,舒兰大米以“四好品质”为引领,在乡村振兴浪潮中乘势而上,铺展“一粒米”撬动“大产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