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作物选种、育苗整土,在隆隆机声和忙碌身影中,今年吉林市备耕工作增加了很多科技元素,为“黑土粮仓”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为实施百亿斤粮食提升工程赋能。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按照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实施百亿斤粮食提升工程的部署,吉林市涉农部门进一步提出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高标准抓紧抓好备耕和全程农业生产,从“良种、良技、良田、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发力,激发蕴藏在农业生产变革中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吉林市围绕压实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分类有序做好“非粮化”整改,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7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60万亩,力争打造万亩优质水稻种植核心基地6个、万亩专用玉米种植核心基地10个,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千万亩以上,持续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动粮食产量加快向100亿斤水平迈进。
在永吉县万昌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平整的高标准农田连片绵延,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灯等多样的田间物联网设备各司其职,动态向农田智慧平台回传田间的实时数据。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已经全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在园区建设了全区首个高标准农田智控、智管、节效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耕种、养护、监管提供数字化支撑。
“从合理确定补助标准、挖掘增地潜力、保障建设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着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打造‘大农田’示范样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藏着新质生产力。
吉林市各级涉农部门进一步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制定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备方案、农机农艺及种养方式集成配套方案,总结形成适合当地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树立可学习可推广样板,促进绿色高效、经济可行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普遍应用。
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以党建为引领,组织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水稻、瓜果蔬菜统一生产、购销、生产农机作业全程服务、品牌运营“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努力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永吉县结合该县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及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研讨,优选出适合该县不同区域种植的农业主导品种56个,筛选出适宜该县推广的农业技术12项,同时制定下发文件,做好农作物品种推荐和主推技术的指导工作,全力促进供需双方信息便捷对接。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将进一步聚焦推进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激发土地产出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