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购农资、选良种、学技术、修农机……黑土地上处处洋溢着火热的现代农业备耕景象。
2020年在吉林视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落户,形成东北区域科技创新转化新高地,为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提供强大助力。
2023年,吉林粮食总产量837.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从全国第五位跃升至第四位,亩产958.2斤,稳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为每个中国人的饭碗多贡献1.5斤“吉林粮”。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队地位更加稳固,正向“千亿斤粮食”目标迈进。
从无人机植保到卫星定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吉林省深挖科技潜力,向创新要产量。
驱车来到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九月丰家庭农场,田间高倍变焦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测,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观测气象数据,木牌上标明了不同种子名称……
作为“国家粳稻吉林试验基地”,农场每年试验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我们拥有‘天隆优619’和‘天隆优649’两个高产抗病品种。同时,还开发了多种高钙、多胚、少糖的功能性稻米新品种。” 农场负责人肖建波自豪地说。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作为制种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吉林种业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十年增长15.09个百分点,居东北三省之首。种子企业315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家,鸿翔种业跻身全国种企十强。
有了良种,还需要良法、良技配套,才能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吉林省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总结了“上盖、下松、适度深翻、水肥一体”等技术路径,用秸秆给土壤做“棉被”,让耕地更“有劲儿”。
为了实现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吉林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实施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粮食主产区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成立了6位院士领衔的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
以“科”字为引领,吉林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700万亩,稳居全国首位,为全国黑土地保护贡献了“吉林方案”。
“田间不见农人影,无人机械把田种。”走进农安县合隆镇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农机库房里,装载着定位系统的玉米免耕播种机,通过物联网、北斗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每天可以完成上百公顷喷药作业的无人植保机……近200台(套)农机正忙着检修,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600多公顷土地实现种粮全程机械化,一台农机能顶几十人。无人农机播种直线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误差在2.5厘米以内。”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不禁感慨。
争率先,站排头。如今,科技之翼,已向吉林农业全链条延伸,加持吉林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助农“振翅高飞”,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