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政府网站消息,2022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把抓产业项目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开展“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全面践行“三个工作法”,全力为企业经营、项目推进、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绿色转型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前身是位于个旧主城区的云锡冶炼厂,随着全省首个“退城入园”有色矿冶项目——锡冶炼易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正式竣工投产,消除了安全隐患,减轻了主城区的环保压力。企业产能由每年5万吨扩大到每年7万吨,占全球年产能的四分之一,创造了世界锡冶炼史上的多项新纪录。
这是红河州现代工业实现绿色崛起的典型代表之一。依托云南工业文明肇始地、工业门类齐全的坚实基础,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红河州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发展方式正逐渐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云锡锡冶炼、云锡锡化工、鑫联环保、云南解化等多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等方式,生产技术及工艺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红河州实施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累计淘汰炼铁产能9万吨、铁合金产能18.5万吨、焦炭产能95万吨、水泥产能92.5万吨,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两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易地技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开远化工园区即将开工建设,有色、烟草、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持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明康汇云南泸西高原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蔬菜大棚延伸至山脚,菜心、花菜、辣椒等各品种蔬菜长势喜人。因为安全、营养、口感好的优势,泸西县成为G20杭州峰会时鲜蔬菜主供基地。
为发挥特色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品质优、早熟反季天天有的优势,近年来,红河州立足北部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谋发展。如今,全州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已居全省前列,花卉从种苗到销售全产业链培育,石屏豆制品年产值达42.5亿元,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07.02亿元。
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传统产业方兴未艾,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崛起。
“我们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强增量并重,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聚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姜伟说。
近年来,红河州在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上不断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4.9%,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位于蒙自经开区的云南惠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箔车间,如丝绸般厚薄的铜箔从自动化设备中缓缓抽出,这些最小厚度可以达到6微米的铜箔是世界上最薄的量产铜箔产品,它们将成为高端动力电池等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从云锡铜业冶炼阴极铜,到惠丰铜业加工成铜杆,再到惠铜制造电解铜箔,未来我们还将涉足锂电池制造,努力打造云南电解铜箔基地。”该公司制造部主管周季介绍,公司目前致力于在高新技术材料研发上实现新的突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行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聚焦落实省委“六个大抓”要求,红河州大力推行“链长制”,全力打造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9个百亿级产业链,一批标志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渐起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多年来,红河州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匹配,为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全域升级,红河州把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全州“5+6”产业体系“千亿元”重点产业布局,将紫陶文旅纳入全州12条产业链,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谋划建设滇南旅游文化经济带,加快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
随着“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红河旅游走出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10年来,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从1487万人次、104亿元,增长至5398万人次、590亿元,分别增长3.6倍、5.7倍。
下沉一线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红河未来发展如何,关键在产业,关键在产业项目。”在2022年全州重点产业项目调度会上,红河州州委书记赵瑞君说,要在产业项目建设的战场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以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稳住经济,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瞄准稳中求进的目标任务,红河州以州县乡村各级干部为主体启动“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通过开展助企纾困、上门服务保就业、困难群体结对帮扶、基层党组织“五访三效”等十项重点工作,切实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增动能、防风险,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引向深入。
在实践行动中,红河州着力实施好“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五大行动,扎实开展“政策宣传进市场主体、政策服务进市场主体、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的“三进”活动,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破解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审批难等问题。红河州各级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广出口退税无纸化单证备案;州自然资源规划局积极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通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论证报告编制,实施全程网办的“两精简一全程”优化重点产业营商环境;州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形成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逐步实现了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从政府管理好用向企业办事好用转变,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
随着实践行动的开展,各项工作已成效凸显。截至今年7月,全州拥有市场主体总量36.6万户;今年1—7月,全州新培育市场主体61895户,较2021年底净增47698户,全州市场主体实现平稳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州共有在建招商引资项目569个,协议总额2145.43亿元,同比增长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