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深入贯彻“三个百里”重要指示 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乡村是上海这个超大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也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更是汇聚“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上海城市精神的城乡融合发展舞台。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来金山区调研时作出“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重要指示。近年来,金山区深入贯彻“三个百里”重要指示,践行“三个百里”功能内涵,坚持“两区一堡”战略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先行区”为首要目标,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金山区区域面积586平方公里,是上海西南门户,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毗邻的交汇点。全区辖1个街道、9个镇,另辖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山是上海的农业大区,全区耕地面积32.4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9.56万亩,占全市14.63%。农村常住人口33.8万人,其中本区户籍农村常住人口22.1万人、农业户籍人员13.9万人。全区共有124个行政村、2303个村民小组。长期以来,金山存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公共服务需求多、村容村貌基础差、长效管护成本高、乡村治理难度大等问题。2023年,区委、区政府印发《金山区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面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通过持续聚焦村容风貌提升、生态系统治理、乡村景观美化、公共基础设施提档、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等重点任务,始终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面貌,进一步加快乡村建设水平。

主要做法

金山区坚持锚定“两区一堡”战略目标,依托“三个百里”重要理念,充分发挥涉农大区优势,找准功能定位,补齐短板弱项,在全面推动乡村建设的路径中,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立,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示范村建设中取得较大突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高位推动,全局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工作,联合印发《金山区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实施方案(2023-2025年)》,并及时优化年度重点任务,更新《2024年上海市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在示范引领创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备等方面明确其15大类26项具体内容,使乡村建设任务实现具体化、常态化和目标化。同时充分依托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高质量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行动任务,结合市对区重点任务考核,建立区对镇双向考核管理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并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周/月度简报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强透明度,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坚持稳中求进,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金山区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目标,坚持以“打基础、强根基、促成效”三步工作法解决农村“三乱”问题,积极探索“政府+保险+村民”以工代赈新机制,于2018年起先后推动“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户创建,有效提升村民可支配收入。2020年起通过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等加强124个行政村日常考核,增加长效管护资金保障。2023年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成效,发挥以党建引领推动“洁美乡村”宅基户建设,实现全民参与。同时因地制宜推动非示范区、非保留村、重点区域开展村容村貌优化提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做到常态化整治和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提升两手抓。

坚持梯次建设,持续扩大示范引领作用。金山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总体战略方针,不断践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围绕中部生态、G320文旅连廊片区,全面推动示范村建设工作。近年来,在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基础上,推动示范村培育建设,聚焦各类示范村在人居环境、乡村风貌、产业发展的不同定位,使金山示范村建设呈现出“梯次推动、储备充足、推进有序”的良好格局。并依托现有资源和示范村总体布局,围绕片区化建设发展目标,聚焦“三个百里”、乐高乐园、花开海上等重要理念和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全镇域、跨镇域建立“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储备,实现美丽乡村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坚持四治一体,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级。为加强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工作,金山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根本、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指引、共治为平台的“四治一体”乡村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制定《金山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分别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组织体系、锻造骨干队伍。以自治为根本、加强村民监督、扩大积分制应用。以法治为保障、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以德治为指引,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绿色殡葬。以共治为平台、持续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力推动乡村治理能级不断完善提升。

工作成效

金山区始终坚持市委、市政府关于“南北转型”战略部署要求,在转型中重改革、保民生、促发展,同步兼顾农村区域现状,把“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作为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主线,加大协同发展力度,统筹资源要素配备,进一步提升农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切实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彰显规划引领,细化落实乡村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推进,通过加强郊野单元规划、村庄设计、沪派江南等指导,全面落实乡村规划,一是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基本锁定全区2021—2035年耕地保有量任务29.6万亩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2万亩,农民平移集中居住点均已完成调出“202”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二是积极推进新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各镇(高新区)2035总规已获得市政府批复。三是全面完成郊野单元(村庄)规划。落实《金山区村庄布局规划(2017—2035)》,规划形成“42E+3E+76X+108Y”的村庄布局体系,为农民集中居住提供规划空间。四是积极指导村庄设计编制。全面配合七批次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设计编制,目前正在跟进兴塔村、八字村、荡田村、马新村村庄设计,为示范村创建和村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重塑乡村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金山区锚定乡村振兴先行区目标定位,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通过聚焦“宅前屋后小三园、田间地头清垃圾”,结合《金山区推进高效能治理建设“美丽湾区”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户宅前屋后整治提升,于2021年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县”称号。一是全域覆盖、夯实基础。自2018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约5.4万户“美丽乡村一幸福家园”示范户、244条示范埭创建。二是查漏补缺、持续提升。在2021年至2022年对69个非示范村、非保留村实施村容村貌优化提升。三是长效管护、落实考核。于2020年起对全区124个行政村进行村庄清洁行动年度考核并给予财政资金奖补,有效保障长效管护资金。四是统一思想、全员参与,以党建为引领,全员推动约7万户示范创建,实现“洁美乡村”全覆盖。

实现由点到面,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推进各类示范村创建,累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4个,占全区行政村数13.7%;累计完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38个,占全区行政村数30.6%,两项数据均位列全市首位。一是特色化差异发展。依托各村村庄自然肌理、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如以蘑菇、稻米产业联合体为中心的中联村和新泾村、农民画为IP的中洪村等。二是均衡化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为目标,高楼村依托工业园区人口导入和金水湖社区资源,打造数字创业园等不断深入探索乡村发展新途径。三是区域化协同发展。突出乡村建设片区化发展态势,吕巷镇成功获批全市首轮“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朱泾镇、枫泾镇正联合推动新一轮五好两宜方案编制工作。

实现共建共享,农村基础设施配备齐全。金山区坚持以民为本,有效保障农村地区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社会保障需求,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农村道路能级水平。全区共计实施152条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总里程318公里,于2021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和防汛管理。围绕《金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增效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实施,分三轮推动454座老旧设施提标改造升级。积极落实金山卫镇双圩塔港圩等低洼圩区改造。三是环卫设施设备。完善“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辖区内四分类垃圾房438座,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197个。四是通信设施。移动网络5G基站已累计建设4199个,基本实现农村地区5G网络全覆盖,同步优化农村地区千兆光网覆盖,全区124个行政村已实现电信、移动光纤网络全覆盖。

增进民生福祉,农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围绕“三高”“两区”等重点区域,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自建房管理,完善责任分工、监管机制、行业指导等。一是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累计完成签约7189户,其中上楼3889户、平移2619户、退出681户。配套新建14个上楼安置点和22个平移安置点。二是农村自建房管理。持续开展低收入危旧房改造,明确2024年计划改造72户。进一步完善农民自建房建设安全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山区农户建房质量安全管控的实施意见》,明确区级行业指导标准、镇级常态监管要求以及村级自治协管职能。三是公共安全服务。完成公安一类视频资源整合至“雪亮工程”区级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强视频联网安全边界建设,提升公安视频监控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和维护视频资源共享的同时确保全时可用。

健全保障体系,农村公共服务日渐完善。金山区坚持软硬设施双向提标增效,持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提升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祉,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一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全区现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0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87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06家,老年睦邻点550家。二是农村医疗服务设施。全区共有村级卫生室118所,总建筑面积16192平方米,乡村医生238名。三是体育设施覆盖率。已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9个,农村健身苑点331个、农村健身步道36条,实现了市民健身苑点村居全覆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村全覆盖。四是乡村综合服务设施.扩容“上海湾区”党群服务资源湖,下沉2600余项资源至各级党群阵地,深化“一网通办”创新改革,对敬老卡申领、长护险申请、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加快延伸服务。

激活内生动力,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依托“四治一体”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治,围绕数字化服务转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一是数字乡村建设。搭建完成“三农”云平台,完成应用功能布局,实现124个村“智慧村庄”全域覆盖。二是优化组织体系。把党建网格与政法综治、城市运行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将乡村治理水平与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深度结合。三是加强基层骨干锻炼。建立“集中轮训+专题研修+实践教学”教育培训体系,将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四是积分制运用。大力推广“智慧村庄”信息管理平台,年内计划实现115个行政村积分制全覆盖。五是活用治理案例优势,充分借鉴乡村振兴“工作十法”,建立以乡村网格管理的微格治理法,围绕外来人口流动在城乡结合区实施旅“管”安居法等。

厚植绿色理念,乡村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绿色农村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清洁能源建设。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建设,全区已累计光伏并网8.24万千瓦。松林楼房规模化生态养殖场通过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利用畜禽粪污(猪粪)厌氧处理,得到的生物天然气并入城镇燃气管网,二氧化碳可供基地周围蔬菜大棚使用,有效促进绿色能源应用,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二是乡村民宿发展。持续开展乡村民宿备案,组织乡村民宿评星定级,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民宿扶持政策申报、政策宣讲及评审,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截至目前共有备案乡村民宿42家,三星级以上乡村民宿共26家,其中五星级乡村民宿6家,四星级乡村民宿14家,三星级乡村民宿6家。

下阶段工作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方针,是全党共同努力的目标,是人民群众心心念念的期盼。金山区将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依托“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的成效,充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助完善乡村各类要素配备和提升,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等政策工具,使全区乡村建设成果再上一个台阶。

统一思想战线,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五级书记”齐抓乡村全面振兴,自上而下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和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各类乡村软硬件设施提升,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功能布局,指导和引导重大决策事项顺利推进,加快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点建设,完善农民自建房操作途径,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并依托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类专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各项工作落实镇级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工作专班和村级工作小组,实现区镇村三级联动,全面稳慎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注重协同发展,提升治理能级。立足大上海郊区以及与浙江毗邻的区位优势,运用乡村振兴固定观察点,分析人流、合作社动向,着重研究如何用好现有场地、设施和片区化的资源,学习探索整村运营、片区化运营,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让村集体收入的渠道丰富起来。并通过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经验,找到一条适合以村集体组织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让村干部实实在在当家作主,把乡村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共治热情,把部分村级事务让村民参与,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突出产业导入,增强自主造血。坚持产业投入为主,注重招商与扶持并行,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村企民共同富裕,保障村庄长效管护有条不紊。加快产业导入和政策扶持从示范村逐步延伸至一般村,如亭林油车村京东方、高新区红光村中科荃银等大型上市企业给金山乡村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因地制宜扶持和壮大本地企业,如朱泾镇新泾村盛致、廊下镇中联村联中合作社,是扎根在本地且对农村怀揣着强烈情怀的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推动发展,增强企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