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 将继续开放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署和对导则的完善

昨天,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由上海市法学会牵头制订,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联合签署的《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这是业界首个以开放签署方式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治理规则文件。

《导则》分为目标愿景、基本遵循、创新发展、风险管理、全球治理和附则六个部分,共30条规则。上海市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介绍,导则发布后将继续开放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署和对导则的完善。上海市法学会会定期更新公开导则完善情况,借此机会建立起一个规则共建的机制,不断探索,为形成标准化法律文件做准备。

《导则》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合乎人类道德和伦理价值,持久保障人类使用人形机器人的权益和安全,为全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和便利。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仍是《导则》的首位。“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技术进步的担忧史。如果能把这种担忧转化为正面的力量,对我们的制度建设是有帮助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在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中国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一部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为主的法律,而不是一部规范人工智能行为的法律,“不要把明天的问题放到今天去解决”。

上海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发布了多项举措。除出台并实施了中国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外,上海在2022年率先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先后发布《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责任》《人工智能安全与法治导则》等文件,向全世界传递构建数字社会伦理秩序的中国方案。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