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茶馆欲做茶界“星巴克”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今年上海,茶香不单从古色古香的茶庄来,也来自年轻人爱逛的马路边和商场口。比如深圳的纯茶品牌tea’stone上月在新天地开出上海首店,开放式青年茶馆相继出现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如咖啡一样,中式茶饮的创新品牌层出不穷,开拓新赛道。在小红书上搜索“新中式茶馆”,相关笔记有近8000篇。对于年轻化的新中式茶馆,有人预测它会成为下一个茶饮风口,有人调侃它会局限在纯茶爱好者的“乌托邦”中。

破除传统茶馆的尴尬

走进一家新中式茶馆,点完单拿着号码牌坐到门店靠窗的高脚椅上,眼前是柜台忙碌的工作人员、大厅拍照闲聊的年轻人、展区销售的周边商品……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不就是咖啡馆与传统茶馆的结合体吗?

中式茶馆已在上海开花。包房里,几个人围坐在木制茶台旁欣赏古筝,茶艺员不断续茶换茶,一席茶下来人均开销往往在100元以上。但这种传统中式茶馆与年轻群体的日常需求有一定偏差。相比之下,新中式茶馆在选址上更青睐购物中心首层或街头店面,与精品零售或时尚餐厅为邻。上海的新中式茶馆平均客单价通常在50元至100元,也有20元至30元的茶饮甜点。店铺装修普遍以中式意象为核心,融入简约现代元素。

南昌路一家青年茶馆的创始人介绍,开店前曾参考过川渝地区百姓常去的茶馆,试图跳出传统茶楼的清雅幽静,缩短与年轻人的距离,追求更接地气的空间性和社交性。所以在新中式茶馆你不仅能看到姐妹聚会聊天,还能看到职场白领抱着电脑独自工作,大家都不受时长和仪式感的束缚。此外,零售也是一大特色。以tea’stone为例,零售区摆放了茶叶器皿和相关周边,占整家店近30%的区域,其中品牌原创的月亮瓶和山河杯成了代表性IP。

品牌产品、社交空间、原创零售构成新中式茶馆的主要部分。纯茶饮与当下火热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喝茶变得跟路边买杯咖啡一样方便,茶文化对年轻人来说触手可及。

新中式茶馆“卷”什么

上海新中式茶馆的出现,让大家感叹“终于开始‘卷’茶了”。话虽如此,新中式茶馆仍抱有延续茶文化的使命感。“开吉茶馆”品牌方表示,茶馆以纯茶为主打,在产品上并不想随波逐流,比如店铺新上的生椰糯香冰极萃就是在不影响茶本味的基础上进行调配。纯茶制作过程更多聚焦在人工茶艺上。

新中式茶馆该“卷”什么?零售茶叶是其一。茶自带慢属性。新中式茶馆的店员都表示并不会给顾客规定用餐时间,可见注重翻台率不是可持续的生意模式。就像星巴克卖杯子一样,新中式茶馆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茶叶零售上。茶可以送礼、可以随时冲泡,作为零售品或许比咖啡豆更有市场。tea’stone负责人表示,品牌盈利模式65%源自茶饮本身,剩余的35%归功于零售。

“现在年轻人不是不喝茶,而是不知道去哪里买茶。”喜欢喝茶的王女士感叹。在茶叶专卖店,免费试泡产生的强买强卖会让年轻人抗拒,新中式茶馆提供的体验则让消费者在多次快消中找到合适的茶叶,顺理成章地购买。大益茶向线下体验店的转型就顺应了这一趋势。同时,茶叶可小包装售卖,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降低购买门槛时,门店也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上游资源成了关键。坐茶负责人杨陈豪介绍,品牌成立前,他花了两年时间搭建供应链,从茶农和批发商处获得了不错的茶资源。“有了稳定货源和标准商业模式,才更有竞争力。”

打造日常生活“第三空间”

以星巴克为启发,把新中式茶馆打造成日常生活“第三空间”,是创业者的初衷。“如果奶茶贩卖的是快乐,那么纯茶贩卖的就是日常感。”一篇推文写道。但实现“日常感”并不容易。

首先是价格。今年上半年,开在重庆的坐茶将位于市中心的观音桥店搬至消费水平更高的光环商场。这一动作也是因为大众接受度不高,比起中高端茶饮,人们更容易选择周围20元以下的奶茶产品,店面营业收入无法覆盖商圈租金等成本。

其次是品牌影响力。一大波新中式茶馆已涌现于杭州、厦门等茶文化浓郁的城市,但仍停留在“小而美”的区域化发展阶段,“强地域,弱品牌”是行业痛点。没有较高的公众识别度,打造全国连锁就是强人所难。在预包装茶饮市场的头部品牌结构已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要卖出自家茶叶不容易。tea’stone已在3座城市开店,它提供的社交属性或许是新中式茶馆进军一线城市的破题关键。茶饮行业也有跨界联名等营销方式在赛道出圈,但是否符合茶文化的静雅和慢格调有待商榷。

从业人员也在尝试更多和消费者接触的形式,外卖是一种,但有瓶颈。“冷萃茶做外卖较多,热茶却很少。”王女士说,纯茶过了最佳热度,口感变苦、香味下降,这点和咖啡不一样。不过店铺也提供外卖便携茶作为替代品。

新中式茶馆对年轻人而言仍有很强的打卡属性,当这波热潮过了,能支撑一个品牌走下去的还得靠稳定的供应链、创新的产品和恰到好处的口感。新中式茶馆创业者在等一个时机,期待品牌能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就像当初星巴克席卷市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