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规划】未来五年本市服务业如何发展?来看这个规划→

【市级规划】未来五年本市服务业如何发展?来看这个规划→

围绕优结构、升能级、增动力、提效率、强品牌,实现数字赋能、业态融合、规则创新、生态培育、品牌塑造,完成增强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国际竞争力,抢占高端生产服务价值链制高点,激发品质生活服务发展新动能等三大任务。

“十四五”期间,本市服务业如何发展?在今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我委介绍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

《规划》围绕强化“四大功能”、深化 “五个中心”建设,聚焦发展“五型经济”、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服务变革跃升,促进新兴服务繁荣壮大,努力构筑新时期“上海服务”品牌战略发展新优势。总体上,贯穿《规划》全文的核心主线可以用“553”来概况。

第一个“5”就是遵循“数字赋能、业态融合、规则创新、生态培育、品牌塑造”5个发展方针。数字赋能: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业态融合:促进技术与产业紧密结合,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向融合”,占据价值链高端位势;规则创新:优化服务业发展规则体系,充分释放制度红利、激发潜能动力;生态培育:多措并举搭平台、建载体、汇人才、聚要素,营造适宜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的生态氛围;品牌塑造: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精准聚焦、点上发力,不断提升服务功能辐射度、服务对象感受度、服务品牌美誉度。

第二个“5”就是围绕“优结构、升能级、增动力、提效率、强品牌”5个目标维度。立足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在发展目标、具体指标、主要任务、 空间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始终牢牢锚定以上5个目标维度。比如:在优结构上,提出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科技研发服务等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升能级上,提出要促进服务业开放格局内外联动,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扩大辐射半径;在增动力上,提出加强制度供给、推动模式创新,激发品质生活服务发展新动能;在提效率上,提出科技创新应用推动服务业效率显著提升,提高土地、人才、资金、科技、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在强品牌上,提出支持老品牌“焕发活力”、新品牌“做大做强”、潜在品牌“茁壮成长”等。

“3”就是聚焦“三个导向”、发展“三大板块”。服务业涵盖的行业类别非常广泛,涉及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规划》注重对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性谋划,统筹好全面部署和重点推进的关系,打破传统的按各行业简单罗列的形式,提出主要围绕“三个导向”发展“三大板块”。一是城市能级导向的功能性服务业板块,主要是支撑“五个中心”建设的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包括金融、贸易、航运、科技服务等,体现的是全球资源配置、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价值增值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板块,主要是通过产业间协同渗透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toB型生产性服务,体现的是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增值和生产效率变革。三是消费升级导向的生活性服务业板块,主要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体现的是满足并创造新消费需求,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转自于“上海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