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沈白高铁驱动下的秋日文旅新图景

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2025年秋季,沈白高铁开通为辉南县注入强劲动能,以“高铁+文旅”为核心引擎,凭借丰富资源、业态创新与政策支撑,辉南县实现客流量与消费额双增长,勾勒出“全域共振、量质齐升”的文旅发展新图景。

数据见证热度:客流消费双旺 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前夕,沈白高铁开通即引爆辉南县文旅热度,9月28日至30日,“坐上高铁游辉南”旅游直通车同步启动,6台客车接连往返,将230余名来自沈阳、吉林等沿线城市的游客精准送达,为秋日文旅盛宴拉开序幕。

长假期间,辉南县文旅市场持续高位运行,全域旅游热度空前。重点酒店入住率稳定在80%;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客接待量、综合收入同比分别暴涨118.24%、205.54%,连续4日满房;龙湾景区接待游客14.3万人次、综合收入5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0.82%、122.54%,均创历史新高。

特色活动与多元业态持续引流。2025辉南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人民公园水上音乐会”等城市主题活动,累计吸引8万人次;金川镇“晒秋”盛会8天引客1万余人次,带动镇域增收10万余元,村民增收超4万元;石道河镇主题画展与研学活动吸引亲子游客1万余人;辉发城镇围绕古城举办活动,吸引游客5万人次,成为秋日旅游的新晋增长极。

线上线下联动,拓宽消费渠道。多名主播齐聚西夹荒,开展“晒秋”主题直播带货活动,重点推介辉南大米、大榛子、鲜食玉米、木耳等优质农副产品、特色手工艺品,达成1350余单,销售额突破10万元。

全域共振发力:场景全面覆盖 文旅热度多维扩散

辉南秋日文旅形成“高铁站点-景区乡村-线上平台”全链条共振。高铁游客落地后奔赴各处:龙湾景区内三角龙湾映彩山、大龙湾五花山伴芦苇、吊水壶瀑流配红叶、四方顶红枫引客拍摄;样子哨镇、楼街朝鲜族乡“晒秋”图景中,玉米、辣椒映红枫,游客拍照、体验农耕并分享至社交平台,“辉南晒秋”成热门话题。

乡村与城市各展所长。西夹荒黄土草房供不应求,游客白天“晒秋”、夜晚赏月;辉南县早夜市成消费地标;直播间内“晒秋”景观与农产品呼应,实现“场景引流+产品种草”。“景区有亮点、乡村有卖点、城市有热点、线上有爆点”的布局,让辉南县文旅突破空间界限,持续升温。

发展质效提升:消费结构优化 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2025年辉南县秋日文旅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呈现“流量转留量、观光升体验、线下延线上”特征。消费结构上,游客更青睐深度体验与实物消费。“认领一亩田”客户选3天2夜深度游,绑定农产品消费与旅游;西夹荒综合收入增幅超客流,“晒秋”带动特产与餐饮住宿增长,高铁游客“两天一夜”联游比例超60%,二次消费与线上消费成新引擎。

客源结构优化。本地“微度假”与外地“专程游”互补,线下与线上客群联动。“买大米送门票”激活本地消费、吸引游客;沈白高铁与直通车让跨城游客占比升35%;直播带货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客源与消费“内外循环”,构建起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格局。

成功密码解析:政策市场协同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辉南县秋日文旅市场的全面爆发,是“高铁红利+政策护航+数字赋能+市场创新”多方合力的必然结果。交通与政策上,沈白高铁改写文旅版图,县委县政府推出“高铁+直通车+景区”服务,开通免费接驳大巴,出台优惠政策;县领导赴华侨城、香港中旅考察,达成合作,凝聚全域合力。

市场与数字上,推出30余项特色活动,匹配客群需求;“农文旅+直播”模式亮眼,以大米为媒介、“晒秋”为纽带,通过联动政策将特产变成引流入口;邀请主播驻村直播,展风光文化、拓销售渠道,实现“一业兴带百业旺”。

从高铁开通的交通赋能到政策层面的精准施策,从全域业态的创新升级到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辉南县以秋日文旅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未来,辉南县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夯实发展基础,丰富产品供给,让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