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兴“特”聚金 “小产业”赋能乡村“大发展”

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辉南县坚持“小规模、大群体”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科学精准布局,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推动特色“小产业”遍地开花。

千平棚舍养鹅旺,产销链条助村强。走进石道河二岔村养鹅场,3栋1500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大棚映入眼帘。该养殖场主要以三花鹅为主,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鹅品种,具备生长快、产肉多、抗病力强、耐粗饲等显著优点,其肉质鲜美紧实,产蛋量高,深受市场青睐,年出栏商品鹅4万只、蛋鹅存栏1.5万只。同时与东兴村烤鹅厂以村党支部联动方式,构建了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标准笼舍养貉忙,年销千只入万囊。在抚民镇铺板石村貉子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标准化养殖笼舍,一只只貉子正在笼内进食。貉子的皮毛质地柔软,市场需求旺盛,一只成年貉子的售价可达200多元。每年该村大约能售出1000多只貉子,年收入约20万元,经济效益尤为可观。

菌菇撑起“致富伞”,拓宽农民增收路。朝阳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在朝阳镇马家岭村的棚膜基地,一朵朵褐色的羊肚菌宛如撑开的小伞,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菌垄上。“该基地共有3栋羊肚菌大棚,每栋产量可达250公斤左右。羊肚菌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约每斤200元,市场前景广阔。”基地负责人介绍。

如今辉南县的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势头正劲,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辉南县特色产业已形成8大类50多个品种,种养殖面积达5万余亩,预计实现年产值13亿元,带动5000余人就业,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加速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