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藏历新年,记忆中的幸福西藏味

当人们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时,或许是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这样的味道,无论年岁几何,不管身处何方,都能唤起我们对家的念想。

藏历新年,就是将这种味道与念想集中表现的时段。当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那个被称作“家”的地方,积攒了一年的思念得以抒发,想念了一年的味道得以饱尝。这是西藏人深藏于基因中的情谊,更是维系藏民族千百年不变的情感。

藏历新年的团圆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是接过阿妈递上的酥油茶,看到她乌黑的长发上生起的几缕银丝,或许是举起阿爸送上的青稞酒,看到他有力的手掌渐渐颤抖,又或许是爱笑的阿姐眼角泛起的皱纹…..时间在提醒着我们成长,也将一段段幸福的故事,长久的留存在心中。

* 酥油茶

年岁流转,星河变幻,只有家仍然遵循着古老的仪式感,将记忆中那些关于幸福的西藏味道统统收藏,与大地一同铭记着我们的出处,祝福着我们的未来。

 

家,就像是我们心中温暖的港湾,短暂休憩过后,再扬帆远航。家的方向也像是指引人生的灯塔,只静默伫立在那里,让我们知道归途何许。

每逢藏历二十九晚上,一年的疲惫都随着古突碗里蒸腾的热气渐渐消散,想起儿时全家围坐在一起,想知道彼此咬下去的面疙瘩里究竟藏着什么,妹妹咬到辣椒的脸霎时间变得通红,而咬到羊毛的我,被阿妈温柔注视着,眼里泛着爱意。

时间再也无法把我们带回童年,但一碗古突却总让我们的记忆历久弥新。此时世界再大,也大不过眼前这碗古突。

* 制作古突(图片来源自网络 侵删)

家的味道,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食物,一家人团聚在一张餐桌旁,这个味道才更加真实,更加圆满。

藏历正月初一,睡眼朦胧中总会被一丝香气唤醒。远远闻见,依稀能辨别是青稞酒的甘香混合着奶渣的浓郁。还没等翻身下床,阿妈就已经把煮好的羌古递到了手里。人参果的微涩和红糖带来的丝丝甜意,吃上一口就瞬间清醒,暖意从口中悄然滑进心里,这是一年中仅有在这一天才能吃到的美食,也是足以让人们惦念一生的美味。

听阿爸说自从娶了阿妈之后,这也成为他最喜欢的味道:有家人,有团聚。

* 羌古 (图片来源自网络 侵删)

 

传统中国人喜欢把关切与牵挂放入食物,盛进餐盘和行囊,家乡就这样被带去了远方。

辗转城市之间,总想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找寻家乡的影子。花上2-3个小时驱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只为找到同乡们推荐的家乡味道,也习惯在周末的晚上倒上一杯热茶,用融化的酥油浸润白米饭,裹上从家乡带来的人参果,最后在垒起的米饭尖尖上撒上白糖,好像此时卓玛折赛的甜蜜能够暂时化解生活的忙碌,一个人静静品味家乡的味道。

* 卓玛折赛(人参果饭)

但城市的味道好像总是和家乡相差甚远,又说不出差在哪里。回到家乡才发现,原来奶奶做的卓玛折赛和阿妈打的酥油茶,才是我记忆深处的家乡。

 

书中总写到近乡情怯,可背后却饱含着人们对于家乡深入骨髓的思念,好像人生的浮华散去,只有故乡才是那个期待的温暖之地。

回到家乡时,大街小巷已经装点上藏历新年的装饰。五颜六色的旗帜悬挂在门窗和行道树上,长辈之间亲切的打着招呼,卖年货的商铺鳞次栉比的陈列着与新年有关的零食和甜品,所见之处暖意融融,记忆中的故乡好像从未改变。

记起儿时,大人们在屋里忙着制作卡塞,揉面、造型、下锅油炸,孩子们在屋外玩耍,眼睛却时刻关注着屋里卡塞的动向,出锅的一瞬孩子们蜂拥而至,大人们笑作一团。

* 卡塞 (图片来源自网络 侵删)

看着家中的孩子和当初的自己一样,争先恐后地向阿妈伸出小手,就感觉儿时的岁月好像从来不曾远去,只尝一口卡塞的味道,从回忆中涌出的幸福就如排山倒海般涌到眼前。

 

家人之间,往往不会把爱挂在嘴边,而是将爱融入日常。而食物,或许就是最好的情感载体。

时隔五年,终于从上海回到家乡,见到了许久未见的阿姐。记忆中的她笑起来眼睛会弯成一道月牙,在草原上恣意奔跑的样子,我却怎么也追不上。好几次因为这件事,跑到阿妈跟前告状,阿妈总是微笑着摸摸我的头,再顺势把自己碗中的牛肉夹到我碗里,说多吃肉就追得上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再见阿姐时,她已经成为母亲,收起了往日的欢脱,浅浅的笑意中眼角也多了几条细纹。当她的孩子也向她告状说追不上我时,她学着阿妈的样子,将自己碗中的牛肉夹到孩儿碗里,说着长大就好了。

当萝卜的清甜搭配牛肉的肉香,味觉的记忆再度把我拉回从前,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长大的意义。

* 萝卜炖牛肉

总有种味道,我们无法抗拒,有个地方,我们一生念想。因为在那里会有人亲昵地喊着我们的小名,那里会有人始终记得关于爱的味道,那里是一个人的来处,也是一生的归途。

随着一代代人远离故土,藏历新年的味道也成为记忆中的繁星,在我们匆忙的生活中,提醒着我们,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