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70年来,一条条公路通车、一列列火车疾驰、一架架飞机起落,曾经的雪域高原雄关漫道,如今已是四通八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出门全靠脚”到“出行由你选”,从“封闭堵塞”到“畅行无阻”,无不记录着西藏交通方式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拉那高速、拉日高速、拉林铁路即将通车之际,《西藏商报》今日起推出专题策划《双城记》,以城市与城市之间更加“亲近”的视角,展现交通发展给我区经济社会、民生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发展变化 “我离家乡更近了!”
今年32岁的占堆是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卡孜乡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带着他去县城是骑马或者坐马车,父亲牵着马,他坐在上面。坑坑洼洼的土路,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
当时是土路,路面状况差,坡陡、弯急,而且坑洼不平。雨天更是积水严重,满是泥泞,在这条土路上,父亲带着占堆走了五六年。“后来修了路,也只是把坑坑洼洼的泥土路铺成了砂石路面。再之后,大概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通了马路,路面状况一下子就好了很多。”占堆说。从土路到砂石路再到如今的柏油大道,从马车到拖拉机再到汽车,道路交通与交通工具的发展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从蜿蜒崎岖的土路到如今四通八达的柏油大道,占堆激动地说:“以前,从村里到县城需要三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十来分钟,随着通行条件的改善,我离家乡更近了!”
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及出行方式变化的背后,是用一组组数据支撑起的亮眼成绩单:2017年,日喀则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日喀则机场专用公路建成通车,并在桑珠孜区和谢通门县率先试点农村公路EPC总承包建设项目。2019年,拉日高速全面开建,日喀则市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十三五”以来,日喀则市实施交通建设项目787个,建设规模11020公里,落实投资574亿元,是“十二五”的6.6倍,通车里程达20339公里。
建设缩影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
行走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柏油路蜿蜒在丛山之间,通往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串联起大山中的一个个村庄,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路修好了,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条件,还带动了产业发展,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谢通门县居民次仁顿珠说。
近年来,谢通门县在全区率先试行农村公路EPC建设模式,建设规模1254.5公里。累计实施交通项目58个,建设总里程1394.5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畅、94.7%的建制村通畅、80%的自然村通达,受益群众达4万人。此外,成立客运公司,实现了100%的乡镇通农村客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农村客运,全面解决了谢通门县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
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基础设施,谢通门县乡村公路发展只是日喀则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日喀则市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十三五”以来,日喀则市已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74个,解决了70个乡镇、853个建制村、347个自然村的通畅问题和224个自然村的通公路问题,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6%和84%,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达35亿元。
交通便捷 回乡时间缩短至3小时
5个多小时的车程,270多公里的距离,承载着索朗巴珠对家人满满的思念。今年29岁的索朗巴珠出生于拉萨,毕业后在日喀则市工作。为了能经常与家人团聚,他每周末都要开车往返拉日两地,得知要修建拉日高速的消息后,索朗巴珠每天都掰着手指算时间。“今年,拉日高速部分路段已经通车了,行驶时间缩短了一些,等拉日高速全部路段通车后,回家就更快、更方便了,我很期待。”索朗巴珠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交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G4218雅叶高速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工程项目(拉日高速)施工建设。该项目路线全长166.98公里,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双向四车道。待拉日高速公路全线实现贯通后将形成拉萨辐射藏西地区的纽带,是通往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的快速运输大通道。
拉日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让拉萨与日喀则之间的通行时间由原来5小时缩短至3小时之内,像索朗巴珠一样的“游子”也能享受到交通快速发展的成果。同时,拉日高速公路是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仪、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加快西藏融入周边省份经济圈,推进沿线旅游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区域国省干线公路快捷通达能力,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区域交流,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