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津市政府网站消息,渤海之滨,“数”创未来。
9月1日,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宣布:“中方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天津揭牌成立。该平台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声明》任务要求的重要成果,以服务外交大局、弘扬“上海精神”为基本定位,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服务上合组织国家数字合作、服务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标准协议互认、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技术研发等重点方向,持续深化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为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明任务 打造数字经济合作新载体
平台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下,由国家数据局牵头、天津推进建设。
在合作机制方面,平台在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有关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推动目标任务、合作事项等落到实处。同时,依托天津市数据发展中心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秘书处”,负责协调推进、发展规划、对外宣传等工作。
该平台承担哪些核心任务?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数据治理、数字经贸合作、数字技术标准、规则协议等方面的常态化对话交流;促进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方面合作。
服务上合组织国家数字合作——对标高标准国际协定,加强大数据、跨境结算、移动支付等领域协同;推进我国算力、云服务、人工智能等优势企业“走出去”,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和合作标杆。
服务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平台,在智慧港口、智慧城市、数据跨境流动等特色优势领域,落户一批数字经济特色项目,构建数字企业出海“首选地”和“聚集地”。
“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平台可以分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针对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全方位的对话合作,助力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数据规则标准‘软联通’、数字经济人才‘心联通’。”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告诉记者,依托这个平台,我国将结合上合组织国家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谋划一批标志性成果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让数字红利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平台建设的主体,天津将设立实体化运营服务中心,为国内企业提供交流对接、项目路演等服务;针对到访的海外企业,将积极组织专项推介与合作对接,协助其在华设立办事机构,打造数字经济合作新载体。”天津市数据局数字经济处处长周明表示,天津将依托滨海新区产业基础,以天开高教科创园华苑片区为主体,发挥天津港保税区等功能区政策优势,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先行区,开展数字经济领域政策创新,吸引企业聚集,拓展海外业务,打造数字经济企业出海服务基地。
“通过发挥先行区辐射带动作用,我市将围绕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技术合作和产业对接、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数据跨境流动、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展开工作。”周明介绍,天津将进一步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对话,增进数据互信,凝聚合作共识,分享发展经验,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城市间、企业间、高校间、智库间的合作交流。
促合作 构建“链式”出海新范式
随着平台正式启航,我国将进一步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协作,培育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与标杆项目,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作为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重点成果之一,中国—上合组织数智化应用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日前启动建设。该联合实验室由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牵头建设,10余家数智领域知名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共建,并设立国际化专家委员会,为技术研发、国际合作提供支撑。
“我们将充分利用发挥天津‘信创+人工智能’产业优势,聚焦技术合作研发应用、国际标准对接、国际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三大核心任务,推动天津成为国家数智技术出海窗口和信创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科研发展部部长闫禹表示,目前,联合实验室已组建国际化的研发人员队伍,并协同共建单位拓展与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上合组织国家的深度合作。近期,联合实验室将建成基础算力平台,可提供模型调优技术支撑,加快国际协同研发与应用,着力推动中国技术出海,助力上合组织国家产业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政策差异、语言沟通障碍与商业生态多样性等因素,都会对合作成效和本地化运营带来挑战,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触礁”。
依托平台,天津将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助推国内企业布局全球市场,并为海外企业“走进来”提供高效对接的窗口。“平台为企业搭建了高效的沟通桥梁与信任纽带,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出海更具前瞻性,可降低海外经营风险。”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窦强说。
周明表示,平台将加速推动国内数字企业实现“链式”出海。“以往,信创企业可能‘单打独斗’参与海外投标,而现在通过平台,能够以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解决方案组团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了从产品到产业链的整体输出。”他说。
聚势能 共创国际合作未来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数字中国建设走过10年历程,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上,我国与26个国家签署了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丝路电商”伙伴国增加到33个,“朋友圈”不断扩大。
谈及平台为何落地天津,胡坚波表示:“天津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方面有很多经验,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等方面与上合组织国家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这些积累能更好地支撑平台建设。”
此次平台的落地,既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天津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天津积极参与数字中国建设,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目前,我市智算规模超1万P(1P表示计算机每秒1000万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超算规模占全国比重达20%;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线,连接上下游企业500余家,上架7000余款产品;北方首个“通智超”一体化算力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出台算力券支持政策,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夯实的数字基础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目前,我市平台经济规模达到6000亿元;天河数字产业园、天津数字岛数据要素产业园、天开和平园·模创社区等一批新兴数字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港口等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标杆项目400余个。
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天津积极与上合组织国家深化交流合作,中国建材数字服务创新合作中心、中巴汽车产融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合规评估、安全保障等全链条服务。据统计,今年1至7月,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533.7亿元,同比增长5.2%。
信创为基 赋能上合
信创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根技术”与“硬底盘”。它通过关键硬件(如芯片、服务器)和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技术底座,是数字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从关键环节突破到集群高地崛起,从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落地,天津将信创产业链列入重点培育的12条产业链之一,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
不久前,飞腾最新研发的全谱系CPU(中央处理器)芯片以及“云边端”一体化的智算解决方案亮相。从渤海油田的智能气体预警到天津大学的人工智能实训平台,从电力巡检边缘服务器到金融网点的智能终端……截至2024年12月底,飞腾系列CPU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片。
在滨海高新区,类似飞腾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这里以信创为首位度产业,全力打造“中国信创谷”,构建了“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云计算—信息安全服务”的信创产业体系,形成了“天津信创包”完整解决方案,成为国内信创产业布局最完整、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依托雄厚的工业家底与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天津锻长板、补短板、筑生态,全力构建信创产业生态,今年上半年,信创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4.8%,累计产值同比增长29.3%,为服务上合组织国家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支撑。
一方展厅 “数”见未来
小个子机器人列队挥旗舞动、载重无人机悬挂在空中……9月2日,位于天开高教科创园华苑片区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先行区展厅正式对外开放,生动展示了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
走进展厅,墙上的巨型屏幕呈现了中国数字产业发展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建成全球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光缆线路长度7300万公里;中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泽字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63万亿元;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1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大学智能感知与交互团队、联想、中国电子、中电云脑……在数字经济实物展区,众多机构和企业带着自家的硬核产品惊艳亮相。
在天津大学智能感知与交互团队的展台,一排30多厘米高的机器人整齐地挥舞着红旗“迎宾”,科技感与仪式感十足。“这款小型人形机器人不仅会跳舞,还会自由地翻跟头,已在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用于教学培训与二次开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与上合组织国家企业、机构建立合作。”据天津大学智能感知与交互团队负责人张淑芳介绍,目前,该团队研发了十余款用于消防、巡检、安防等领域的机器人。
“这是我们的高负载机器人手掌,未来可适配于1.6米高的机器人躯体,能够抓取柔性物体并完成分拣与搬运任务,负载能力达10公斤。操作人员可通过远程终端与AR(增强现实)眼镜进行控制,现场视频数据实时回传。”在天津木牛流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公司首席执行官封彦舟向记者介绍,该公司通过整合算力资源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成功开发出具备行走能力,支持语音交互、手势及人脸识别功能的陪伴型机器人,目前正积极布局养老和教育两大应用场景。
一方展厅,“数”见未来。
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先行区的承载地,滨海高新区已引育飞腾、麒麟、曙光、海光、三六零等200余家重点信创企业,形成了以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天津港保税区加快推动“数字保税”建设,开展“来数加工”和“外数中算”工程,全力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间的数字通道。
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先行区力争在跨境数据流动、人工智能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贸易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实质性合作成果,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合作示范项目,建设成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要枢纽,形成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专家观点
构筑出海“聚集地”
拓展共赢新空间
——专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为我国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合作带来机遇。在此背景下,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可以在哪些重点领域挖掘合作潜力?如何携手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
他认为,我国可充分发挥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领域形成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及成熟经验优势,加快与上合组织国家企业对接合作,构筑数字出海“聚集地”,拓展合作新空间。
“我国正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在这一进程中,天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融合应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刘刚说,近些年,天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了竞争力强、集聚度高的数字产业集群。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天津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深度应用,构建起以智能科技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刚表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天津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具备优势,上合组织国家丰富的产业场景为数字化技术应用提供了沃土。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的设立,是深化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关键举措。在刘刚看来,当前,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仍处于初期阶段。该平台有助于明确合作路径、凝聚共识,为后续务实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支持。
“深入了解上合组织国家产业发展中的数字化需求是合作的前提。”他建议,天津要充分发挥港口和制度创新优势,集聚国内优质数字企业资源,加快形成企业出海的“聚集地”,携手走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