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以文撬农以工带农蹚出精品农业致富路

据天津市政府网站消息,“黄色的山楂,第一次见吧?这是我们新引进的品种,国庆假期来,金黄的颜色更好看。”看到记者面露好奇之色,蓟州区楠山御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段雪林向记者介绍他的得意之作。“5000斤黄金山楂均价25元1斤已被全部预订一空。”

要知道,普通的红山楂1斤二三元,换个品种,换个颜色,身价提升了十几倍,这是什么魔法?段雪林的答案是靠文旅业撬动。

近年来,蓟州文旅产业如火如荼,如何借助文旅业的发展带动传统农业升级换代,成为蓟州主政官员和新农人共同奔赴的目标。蓟州区A级景区13家,下营镇占4家(郭家沟、黄崖关长城、梨木台风景区、八仙山风景区);全区民宿405家,下营镇66家;全区农家院2025家,下营镇1096家;去年全区接待游客2300多万人次,仅下营镇接待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文旅产业是下营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不但要用起来,还要用得好。

普通鲜食山楂市场小、产值低,必须走精品化线路。有了大体量的游客,就有了发展高端鲜食山楂的底气。于是,在2022年,段雪林与山东农科院合作,引进5000棵第四代黄金山楂。该品种比普通山楂口感甜、糖分低,营养价值及耐储运性等方面也有显著提升,因此市场走俏,今年挂果后早早被预订一空,价格最高卖到30元一斤,客户大多是到下营镇旅游的游客。

楠山御林家庭农场通过“企业+集体+农户入股”的形式,管理着200多亩果园。园区被分成了33个模块,通过物联网连接,温度、湿度、土壤情况、水肥情况……段雪林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掌握。科技含量上来了,劳动强度变小了,山楂的品种优化了,产量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带领员工种植山楂只是段雪林的一项工作,该农场打造的是以山楂为主题的旅游、观光、科普、体验、康养、研学、培训和山楂深加工的全链条产业,这大大提升了山楂的附加值。

记者采访当天,下营镇党委书记李鹏岳正在楠山御林家庭农场考察千人“流水宴”的场地安排。去年深秋该镇举办的“村马”非常火爆,这儿是“村马”的起点和终点。千名参赛者一路奔跑,一路欣赏着乡村美景,参赛结束后,还能吃流水铁锅宴,赶乡村大集,购当地特色农产品,看乡村文化演出,体验感拉满。农文旅体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在下营镇实现“双向奔赴”。

在山楂成熟之前,段雪林早早下定金在河北、山东等周边省份订购山楂,用来满足农场的山楂加工。

段雪林的农场只是近年来下营镇打造山楂强镇的一个缩影。

下营镇山楂种植1600余亩,随着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镇山楂品质大幅提升,“下营山楂”获评“津农精品”品牌,下营镇山楂产业也由此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下营镇利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积极推进山楂品种培优、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等工作,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山楂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从传统的山楂糕、山楂片扩展到冻干山楂、山楂酒、山楂饮料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离楠山御林家庭农场不远处是下营镇刚刚建成的山楂果品加工展示展销体验建设项目,该项目意在成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二产加工工艺提升。

一斤普通山楂切片晒干或烘干,市场价在八九元,市场竞争激烈,而在野森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机器烘干、冻干后每斤可卖到40元,产品畅销山东、山西等地。每年该企业加工山楂3000至4000吨,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

蓟州区农业农村委四级调研员王宝立介绍,2023年,下营镇全镇山楂全产业链产值近3亿元,其中山楂加工业产值2亿元,小山楂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不仅在下营镇,在其他几个山楂种植传统乡镇,山楂全产业链发展都红红火火,全区山楂全产业链产值占到全国近四分之一。

王宝立说,下营镇打造山楂产业强镇,也是蓟州区全力打造精品农业的一个缩影。全区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创建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为目标,突出片区特色、深度融合、错位发展,打造了“东生态、中蔬菜、北休闲”三大现代特色农业布局。传统农业与文旅产业相互借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接二连三”走出精品农业特色之路。初步建成食用菌、蓝莓、红薯、山楂、鲜花5条亿元全产业链和生猪、肉牛10亿元全产业链,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