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科创区发展能级蓄势跃升

据天津市政府网站消息,今年以来,滨海新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全力以赴推进各项科技工作,多个创新领域表现亮眼,进一步为滨城科创区建设夯实底盘。

上半年,滨海新区获批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区总数达到4家;新增认定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5家,新增认定1家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9家市级创新联合体;入库雏鹰企业1212家,占全市比重53.3%;入库瞪羚企业110家,占全市比重51.2%;新增1家科技型上市企业,全区总量达到34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超额完成半年工作任务;12家孵化器在工信部火炬中心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这一系列创新成果表明,滨海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脚步正在加快。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持续推进产业焕新

今年,滨海新区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认定评价及管理工作。1—6月,新区组织申报科技领军重大项目36项,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数量超过1400家,同时积极培育外资研发中心,新引进外资研发中心1家。

在产业方面,滨海新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制定印发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2024年工作要点,新区明确了每个赛道细分领域,形成“8+N”发展新格局。同时,新区将未来产业纳入年度“三考合一”工作,充分调动各开发区积极融入未来产业发展,并通过制定滨海新区加快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创新工作方案,以应用场景吸引科技企业落地、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目前,全区已累计构建海洋牧场立体监测、脑机交互技术医疗器械应用、智能网联集装箱卡车示范应用、5G全连接工厂等60余个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累计形成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90余家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上半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链链上企业规上工业产值达281.6亿元,同比增长9%。诺和诺德投资40亿元启动无菌制剂扩建项目,一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实现快速发展。这离不开滨海新区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链主”双牵引工作机制的支撑。目前,滨海新区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制造等细分前沿领域,先后起草了《滨海新区推进核酸药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滨海新区加快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按季度召开产业链调度会。同时,新区围绕核酸药物、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强前瞻性、系统性谋划,组织开展各类招商对接活动20余次,引进海信医疗等4个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项目落户滨城,并积极加快生物医药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推荐合源生物、阿尔塔等企业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5个,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获批新药临床试验证书6件、三类医疗器械19件。

创新平台发挥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增强

1—6月,滨海新区14家重大平台引进各类人才39人,承担市级以上项目11项,取得8项技术突破,实现成果转化12项,引进孵化企业超过40家;各平台累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9个,组建创新联合体5个,北大研究院、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已设立投资基金,目前6家平台共设立基金11只。

在推动重点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方面,滨海新区积极扩充平台范围,初步选定3家平台纳入滨海新区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同时,聚焦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带动能力设计定量指标,持续完善重大平台成果转化机制。

围绕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滨海新区不断推动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见行见效。其中,战略性科技力量加快发展。如今,全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达4家。滨海新区打造天津版“国之重器”的步伐也在加快,4家海河实验室实现自主立项超过20项。另外,滨海新区已有9家创新联合体获得天津市创新联合体资质认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依托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技术重大攻关项目。此外,滨海新区还通过构建“1+5+N”技术市场体系,积极提升“滨科荟”数字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交易中心效能,进一步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链条;持续发挥双创基地带动示范作用,支持培育38家孵化机构提升能级;引育11家概念验证中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此外,新区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力度,目前,全区累计为300余家科技企业通过“创新积分贷”授信近20亿元,发放贷款超16亿元。

融入协同发展主战场 创新“桥头堡”优势凸显

滨海新区持续深化创新协同,主动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脑机交互技术实验室、细胞生态技术实验室、智能传感创新中心、微纳光电子技术实验室等载体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平台,打造成果转化基地。上半年,全区共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16.38亿元,占全市61%。通过牵头推动与工信部火炬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滨海新区建设“火炬科技成果产业化(京津冀)区域中心”;与北京市怀柔区签署联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丰台区科信局签署推动成果转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重磅举措,滨海新区创新“桥头堡”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滨城科创区发展能级也在稳步提升。其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核”)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入驻团队突破80家,与辽宁石化大学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和21个校企学生实践基地,天津食品研究院重点打造食品创新研发等5个平台,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华苑科技园(“一区”)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多点”布局,引入一批科创项目,上半年,新增企业229家。“一带”集中承载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海洋装备产业集群。“N园”发挥主题园区主题式、组团式创新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细胞、智能光伏、航天技术、化工新材料等创新园获批市级产业主题园区。

据悉,下半年,滨海新区将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引领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积极争取各级资源,不断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多措并举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