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产水果量跌质升 “大火收汁”提升糖度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林业总站了解到,今年,上海地产桃、梨受到前期极端天气的影响,产量或商品果率低于去年。虽然产量比去年略逊一筹,却换来了质的提升。出梅后,随着阳光回归和气温的节节攀升,上海地产水果加速成熟和糖分的积累,相比采摘期靠前、吃饱了雨水的那批,近期已经或即将采摘的水果糖度正全力“逆袭”。

据上海林业部门统计,截至目前,上海经济果林总面积达15.77万亩,“四大金刚”是“主力军”,种植面积分别为:柑橘4.54万亩、桃4.5万亩、葡萄3.03万亩、梨2.6万亩。

近年来多变的气候,对上海地产水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去年的“贝碧嘉”台风,导致部分露天栽培的桃树、梨树倒伏、断枝,直接影响今年桃、梨的产量。加之今年3月的异常高温和随后的“倒春寒”,以及6月的“暴力梅”,林业部门预计,今年上海地产桃的商品果率只有约55%,比去年减少15%;梨的产量下降15%。

“我们的桃树基本都是露天栽种,高温以及暴晒后的阵雨很影响商品果率,今年预计商品果率只有50%。”上海侬欣瓜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光平指着15元/斤的“小红玉”说,这种一只四两规格的桃子原来要卖30元/斤,但受天气影响,长了“麻子脸”,只能把价格打下来。好在近期的“大火收汁”天气还可以晒出一批“优等生”,加之成品果糖度普遍达到十三四度,这让王光平紧锁的眉头稍有舒展:“薄利多销后,不少‘回头客’因为认可品质又复购,销量还是比较稳定的。”

避免完全“靠天吃饭”的被动,上海果农们付出了大量汗水和智慧。上海仓桥水晶梨专业合作社近年培育的早熟梨“早生新水”让不少专业人士跌破眼镜——虽然受极端天气影响,个头普遍不大,但糖度水平“顽强”在线,口感鲜甜不腻。合作社理事长钱培华透露两个关键秘诀:一是实施“计划生育”,普通梨树每棵结果两三百个,但水晶梨按30片叶片挂一个梨的标准,将每棵树的挂果量控制在80个以内。每颗梨分到的养分多,更容易甜。二是“开小灶”,水晶梨吃的是价格更贵的钾肥,提高糖度。

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明芳很多年前就看好早熟桃子的前景,“关键在于提高糖度,早熟品种之前普遍不够甜,甜了就有市场”。该合作社近年引进和自主培育了若干个早熟品种,其中,“桃咏蜜露”的糖度可以达到15度甚至更高。尝到甜头后,果农持续提高早熟品种桃子的种植比例,在桃咏桃业,早熟品种桃子已占到其水蜜桃种植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根据林业部门公布的数据,近几年,上海先后引进林果品种400多个,推广良种40多个。其中,葡萄的生产品种超过30个,桃子的生产品种超过20个,梨的生产品种超过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