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眼痛难眠,竟是视功能失调作祟!专家提醒:这类用眼问题不容小觑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强度的用眼场景屡见不鲜。陈先生作为一名资深程序员,在 2024 年这一整年,几乎都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每天对着电脑的时间超过 10 个小时。起初,他只是偶尔感觉眼睛干涩,没太放在心上。可渐渐地,情况愈发严重,不仅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眼睛还疼痛难忍,甚至每天凌晨都会被眼痛硬生生地疼醒,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

为了缓解症状,陈先生辗转于多家医院,积极配合做了眼底、视野、泪液分泌等多项检查。然而,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 “无明显异常”。可现实是,他的症状丝毫没有减轻,反而在一天天加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工作时频繁出错,生活中连基本的视物都成了难题。

病因隐匿:普通检查难以揪出的 “视功能异常”

多次求医无果后,陈先生来到了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专科。在这里,林瑞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用眼习惯,随后又进行了视力、屈光度、眼压、眼底等常规检查,可结果依旧正常。难道真的查不出病因了吗?通过进一步的眼位检查和交替遮盖试验,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 —— 陈先生存在近距离外隐斜,而且调节能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紧接着,视功能检查为这场漫长的 “寻因之旅” 画上了句号 —— 原来是调节不足导致的集合不足。简单来说,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相机,调节功能相当于相机的对焦能力,集合功能则是双眼协同聚焦的能力。陈先生由于长期过度用眼,调节机能逐渐弱化,使得双眼配合出现失调,进而引发了视疲劳、眼痛以及晨间不适等一系列症状。

林瑞医生介绍,陈先生的这些症状是典型的视功能异常表现。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视物不持久、畏光流泪等情况。这类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常规的眼科检查很难发现,所以常常被误诊为干眼症或普通视疲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视功能训练成效显著,专家呼吁重视早期筛查

找到了病因,接下来就是针对性的治疗。林医生与负责视功能训练的董凯馨医生,一起为陈先生制定了定制化的视功能训练方案,包括融合训练(远近融合训练和双眼视标训练),强化双眼协同能力;调节训练(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训练),提升对焦能力;放松训练(远眺训练和正负镜片交替训练),缓解睫状肌紧张。经过 10 次训练后,效果显著,陈先生的调节灵敏度明显恢复,晨起时眼部的钝痛感完全消失,看近处模糊的症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工作和生活都逐渐回归正轨。

林瑞医生特别提醒,像程序员、设计师、学生等长期需要近距离用眼的人群,如果出现持续性视疲劳、晨起眼部不适,很多人以为只是干眼症,单纯就是买瓶眼药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视疲劳和干眼症有着本质的区别,视疲劳属于神经肌肉协调方面的问题,而干眼症则是泪膜稳定性出现异常。所以,当出现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先进行鉴别诊断,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或治疗策略进行干预,否则,病情一旦拖延,可能会导致调节幅度下降、立体视功能减退等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视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