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长三角一体化,普陀区打造数字化与产城融合新高地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当前,正处在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陀区作为上海的“西大堂”,地处G2大动脉入城口,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服务长三角的陆上枢纽。如今,普陀区正以更高的起点和更宽的视野,深耕细作于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在发展战略上紧密对接“五个中心”的建设,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局。

近年来,普陀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市相关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地理区位、创新资源、产业基础,积极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携手长三角城市共筑发展新高地

区域合作如同一股强大的纽带,将各地的发展潜力紧密相连。普陀区与江苏、浙江、安徽部分城市共同建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并与常州市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沪常两地中以合作标志性项目联动发展的框架协议”,开展多形式合作和全方位的对接交流。

协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它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无限可能。对此,普陀区出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连续举办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大会,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端智库联盟,上线长三角科技专家数据库,推进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质量提升建设,金融、产业、科创协同更为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普陀区举办武宁创新共同体2024年“武林大汇”,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与普陀区携手开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创新的新篇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六市一区”协同创新机制正式启航,打造沿沪宁科技工作协商共议平台、科创资源对接共享平台、协同创新实体展示平台,全面提升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水平。

打造海纳数字引擎,为长三角科技创新涵育一方沃土

数字经济恰似海,城市更新纳英才——近年来,普陀区正在真如地区着力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打造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数字化转型思想策源地。

海纳小镇占地面积2.32平方公里,涵盖了武宁路沿线的大院大所集聚区域。通过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及创新配套设施,海纳小镇重点发展集先进计算、深度智能、元宇宙等前沿科技产业,推动数字产业集聚,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构建形成“三地三镇联动机制”,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年时间里,海纳小镇建设发展已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争取到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授牌,落地了上海市首个数字广告产业园,获评创建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入选2023年度上海市特色小镇清单,成为全市中心城区唯二的特色小镇。此外,小镇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指数,吸引了菲尔兹数学科学院中国中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

作为真如地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数字引擎,通过加强产业培育、提升数字能级、营造绿色生态和改善公共服务,海纳小镇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长三角地区科创协同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今年年底,首届海纳大会品牌活动即将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将汇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和挑战,为未来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建设国际创新城区,引领长三角产城融合发展新风尚

位于上海西北角,普陀区桃浦地区曾被视为上海工业时代的“功勋”。而如今,众多高楼正在这片新城拔地而起,桃浦智创城正以其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视野,成为长三角区域炙手可热的绿色生态城、国际创新城。

绿意盎然的公园群、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蓬勃发展的产业园……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节点,桃浦智创城的转型蝶变不仅反映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展现了产城融合规划的超高能级。

在产业发展上,桃浦智创城聚焦于智能科技、智造研发、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有东方雨虹、德爱威、乐凯新材料等先进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有上海电力高压、睿创微纳、九州通等总部办公机构、企业集聚,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目前已有近百家德国企业或办事处入驻普陀,特别是桃浦地区,为区域经济繁荣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丰富了桃浦智创城国际化元素。

此外,桃浦智创城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投入。早在新一轮规划建设之初,桃浦智创城就在核心区规划建设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教育配套设施,为打造产城融合新亮点提供强有力支持。位于祁连山路与武威东路交叉口的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也即将开工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未来将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当下,普陀区正在举全区之力建设桃浦智创城,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未来,桃浦智创城将继续秉持“宜创、宜业、宜居”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成为上海城区转型升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