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以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是浦东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十周年。面向“十五五”,浦东将聚焦一条主线:以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如何为“未来”蓄力?浦东再一次“跨前一步”,在突出科技创新原创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为未来产业的种子厚植了“创新土壤”。

高质量孵化器为未来产业解决落脚痛点

要培育未来产业的科创企业,高质量孵化器是重要的先锋载体。作为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之一,位于浦东的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新引入了一家具有“创未来”潜质的科学家团队——普递瑞(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该团队由世界顶尖神经生物学家组成,致力于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主要针对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疾病进行药物研究。

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创始人、CEO朱鹏程有着丰富的孵化经验,他发现想要高质量孵化创新种子关键在于将重资产产业变成轻资产运营。“把每个生物医药公司拆了之后,我们会发现70%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比如同样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营管理,还有同样的技术人员功能等。在浦东我们搭建了一个专业化的整合平台,把重资产的生命科学产业变成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来帮助各个领域的科学家能够快速实现他们具有前瞻性的概念验证,更快实现成果转化。”

以最新落地的普递瑞公司为例,按照行业惯例光建立符合条件的实验室至少要花10个月时间,从设计实验室到合规运营至少要等近一年,更别说数以百万、千万元级的投入。“入驻我们孵化器的第一天,他们就可以专注于研发了。”朱鹏程说。

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启动建设以来,浦东坚持高标准定位,已建设5家高质量孵化器,并储备了一批优质未来科技项目。除了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外,其它4家高质量孵化器也分别引入了生命科学、光电量子等前沿技术项目,更多具有策动未来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浦东形成“核爆点”,加速推动浦东创新发展。

超百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未来”赋能

“种子”需要丰富的土壤才有望成为“参天大树”。三年前,浦东就推出了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这项计划旨在发挥大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集聚、培育、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研发中心向开放创新中心升级,在浦东打造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其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随着2024年首批13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悉数亮相,目前GOI成员总量已超过100家。

作为新一批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成员之一,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POWER)全球创新中心计划在浦东围绕光伏、风电、储能、绿色氢能和海水淡化等方向开展研究,建设“绿色能源创新孵化”“绿色能源实验室”和“绿色能源实证基地”三大平台,打造涵盖技术研发、测试、产业化到应用的绿色能源创新生态,推动绿色能源相关领域在浦东集聚发展。

“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服务于中国市场,而是面对整个全球市场。”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集团执行副总裁托马斯·阿尔特曼说,“加入GOI,有利于我们接触到更多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

2024年是浦东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十周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科创十年,浦东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超2600项,集聚国家实验室(基地)3个、大科学设施14个,“墨子号”成功发射,李政道研究所JUST望远镜等顺利布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取得重大突破,C919首飞,“爱达·魔都号”启航,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自主研制成功,“蛟龙”入海、“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均有浦东贡献。

“下一步我们要向纵深发展,重点是提升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进一步推动硬核科技的成果转化,加快对未来产业项目的孵化,催生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