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全面恢复线下办展的第31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华交会”),昨天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华交会在外贸领域有着“国际市场晴雨表”“我国进出口走势风向标”的美誉,“停摆”两年后重启,传递出哪些信息?记者在现场一探究竟。
跨境电商成外贸新业态
以“对外贸易发展与新格局”为主题,昨天上午,华交会开幕论坛举行。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肖露认为,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下,外需增速放缓,企业订单减少是主要矛盾。“商务部将进一步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点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同时加大力度畅通商务人员申办签证渠道,推进国际客运航班有序恢复,促进企业加速拓展市场。”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已成为当下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为让中小微外贸企业更好地融入数字化转型浪潮,他建议我国开展中小微企业对外贸易“数字伙伴计划”,鼓励数字领域的先进企业,如在华东地区率先建立“数字化外贸产业赋能中心”,在数字化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覆盖数字内容全链条的外贸产业赋能平台。
据悉,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今年1至5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达4.7%。此外,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占外贸的比重由5年前的不到1%升至约5%。
高性价比是王道
经历三年疫情,参展企业纷纷表示,海外消费者开始“捂紧口袋”。“我们今年的海外业务量预计会减少5到10个百分点”,山东青岛一家主攻日本市场的家纺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要打动消费者,让他们“掏腰包”,高性价比是王道,路径就是发新品、降成本“两手抓”。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负责人吴惠萍告诉记者,本届展会他们围绕可再生、抗菌、防晒等环保理念,推出了一批新品,设计主打“轻户外风”。
另外,吴惠萍表示他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经历三年疫情,欧美消费者的购买力确实有所下降。“好在我们公司已提前布局,不仅在安徽、河南建立了产业园区,还把产能分解到东南亚的柬埔寨和缅甸,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链的韧性。”
本届华交会为鼓励交易团和参展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专门设立“创新奖”,34家参展商获奖。在福建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记者发现,小小一双鞋竟被赋予这么多附加功能——GPS定位鞋、探路照明鞋、鞋面可拆卸拖鞋、夜光驱蚊鞋、具有计数功能的跳绳专用鞋、折叠式防水鞋、婴童蓝牙定位鞋……“功能上做加法,可以让我们的产品与同类企业形成错位竞争。”展台工作人员说。
“一带一路”有奔头
促进外贸企业争取海外订单,开拓多元化市场是本届华交会的办展宗旨,记者发现,通过布局多元化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不断开拓,让不少外贸企业尝到甜头。
“我们的地毯如今已销到南非、中东等地,还在迪拜常设了销售点。多元化的市场策略让企业在三年疫情期间规避了很多风险。”浙江真爱时尚家居有限公司的摊位前,展位负责人鲍夏芬对记者说,企业这两年的发展势头不错,“企业正在金华建设总投资12.8亿元的工业4.0智能新工厂,年底就将投产。”
上海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尝到了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的甜头,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的毛衫基地,如今已经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助推器”。展位负责人朱海虹介绍,埃塞俄比亚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上享受关税优惠,毛衫基地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比他们的其他海外基地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中国企业在当地知名度的提高,他们的毛衫制品在当地的内销市场也有很大潜力。“目前,我们的基地二期已经在筹划中,主打棉纺织品,还将增添印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