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2两茶叶2斤包装。”又是一年春茶上市,茶叶市场过度包装现象有所抬头。根据国家标准,茶叶的包装层数不应超过4层。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近日联合向经营者和消费者发出“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的倡议:倡导经营者提高新型包装和简约包装比例,降低包装体积重量,节约包装成本。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就茶叶选购而言,除了包装外,还有一些所谓的“亮点”也不宜轻信。
茶叶好不好,与包装没关系
在上海多家茶城,茶叶的销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茶叶与包装分开销售。经营者说,茶叶按重销售,然后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包装,丰俭随意。另一种则是茶叶礼盒,包装形式各异。有的是将50克或100克茶叶装入茶叶罐后,再装进对应的礼盒;还有的则很是考究,虽然包装层数不多,但包装重量不轻、体积不小。比如,有一款新茶龙井礼盒,标称的100克茶叶按每份5克,分成20份小包装,再嵌进带有软垫的纸盒,纸盒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虽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4层,但掂一掂分量不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礼盒装茶叶的包装上只有笼统的产品名称,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却没有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信息。
有经营者承认,这类礼盒是他们定制的,“茶叶是我们去产地采购的,包装是另外的厂家做的。”他们还表示,如果觉得店里的包装不称心或包装价格太高,可以自己上网挑包装。
记者遂在电商平台以“茶叶礼盒”“茶叶包装”等为关键词搜索,果真选择很多,既有简单的铁皮罐,也有不同类型的陶瓷罐,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客服说,除了消费者自己买来装茶叶外,还可以为茶叶经销商定制包装,“贴标、防护泡沫、外包装礼盒、手提袋都有,包装档次任选。至于装什么茶叶,我们不管”。
“消费者千万不要凭借茶叶包装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包装不具备参考性。”国家一级评茶师、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陈一峰提醒,“消费者更要关注茶叶的生产信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一定能从茶叶的外观或口感来区分茶叶等级,有的经销商就通过考究的包装来抬高茶叶档次。但如果包装上连生产信息都没有,这样的产品肯定不建议选购。”
无须迷信“明前茶”
新茶上市时,“明前茶”“雨前茶”等概念也是不少茶商打出的卖点——“明前茶”是指清明前采摘上市的茶叶,“雨前茶”是指谷雨前上市的茶叶。这类茶叶价格往往不低,“明前茶”尤其高。
“没必要盲目追求‘明前茶’。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即便是评茶师,也未必能区分清明前一天采摘的茶叶与清明后一天采摘的茶叶。”陈一峰说,“明前茶”之所以价格高,主要是物以稀为贵: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茶树积累的营养成分比较充足,茶芽比较肥硕,所以春天是茶叶采摘加工的最好季节;但是,清明前气温比较低,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芽产量较少,所以“明前茶”的价格会比较贵,“但‘明前茶’不一定比‘雨前茶’或再晚些上市的茶品质好”。他还提醒,眼下“明前茶”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茶树品种的改良,早熟品种多了,不少地区的茶叶在清明前两周就成规模上市,价格也随之下降。所以,单单凭‘明前茶’就开出高价不合理,消费者不要被误导”。
在老字号黄山茶叶叙友茶庄,有一款价格十分接地气的“明前茶”——每斤100元的云南毛峰。不过,产品介绍只写了“新茶”,却没有写“明前茶”。店员解释,这是因为“明前”“雨前”等概念对苏浙皖的茶区有意义,而在云南、陕西、山东等茶区,并没有“明前”“雨前”的概念。在云南,因为气候的缘故,清明节时茶树已经绿叶满枝,“明前茶”并不稀奇;但在高海拔地区,茶树过了清明才全面发芽。所以,“明前茶”并不一定是高价,消费者选购还是得看产地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