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财政厅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

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东北、三次到吉林视察。特别是去年9月7日,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提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论述,为吉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吉林财政牢记殷殷嘱托,主动扛稳教育优先发展政治责任,紧紧围绕财政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吉林实践。

健全体系 护苗育人

我省早在2012年就开始实施学前幼儿资助政策,是全国最早建成“从学前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的省份之一。吉林财政坚持健全完善“免、助、贷、奖”四位一体教育资助体系,在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发布或更新后,立即顶格落实,每年筹措拨付资助资金超15亿元,为43万名贫困学子纾困解难,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确保在吉林的孩子从幼儿成长到青少年,都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民接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感谢各项资助政策,帮助我走出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长春师范大学2018级学生小李说。小李在校期间因家庭经济困难叠加罹患重疾,学业一度面临中断风险。正是健全的资助体系,帮助该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已成为一名跨国企业销售代表。

吉林财政始终坚持用有温度的资助凝聚育人成才共识,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服务吉林全面振兴。

强基固本 补短提质

基础教育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和千万家庭和谐幸福,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是财政投入的重中之重。

为支持我省基础教育发展,吉林财政是真金白银、真下功夫。

在各级财政保障下,吉林是中西部第一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的省份,基本办学条件率先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每年筹措拨付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19.5亿元以上,实现生均公用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有力促进外地人口随迁子女在我省就学,加强人口集中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保障规划确需保留农村学校正常运转。

“考虑到中心校和托管负责的4所村小发展,我们依托‘互联网+教育’项目,实现了课程开设统一化,帮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长白山管委会池北三小校长刘永慧说,近些年,通过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长白山地区基础教育借助网络交流、探讨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共同命制试题,根据学生差异设置分层试题,让教师们感受到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做到因材施教、精准辅导。

在财政长期支持下,全省各地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逐步形成“大田”与“苗圃”的协同关系,有力保持了地区人口活力和教育质量。

“十四五”以来,为进一步改善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吉林财政全力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累计拨付资金28.6亿元,支持超过20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购置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推动全省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量力而行 倾力而为

“十四五”以来,在党中央号召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吉林财政坚持把支持高等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龙头。

基于农业大省背景和客观的财力增长水平,坚持立足当下,深耕细作,持续优化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集中有限财力支持我省高校稳步发展。地方财政高等教育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超过3%,保障力度比肩发达省份。全省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逐年增长,从2021年占比1.27%达到2023年的1.54%,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支持高校发挥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每年筹措安排省属高校科研经费近10亿元,助力高校将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支撑作用,为我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持续发力 留住人才

长期以来,吉林财政坚持着眼长远,润物无声,在“入学”端,保障全国学子来到吉林以低收费接受高标准教育。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吉林省每10万人口有高等教育在校生近5000人,位居全国第三,高校学生人数年均增长超过4%,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育才之省,人才红利潜力明显,人口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在“毕业”端,吉林财政通过建立激励奖补制度、落实就业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帮扶等举措,不断铺路架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留吉贡献突出。据统计,2023届毕业生留吉13.3万人,连续三年快速增长,留吉率超过60%,创历史最好水平,我省近十三年来也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

2024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吉林财政支持创新举措,推动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科研助理岗”5000名,对从事科研助理的应届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全年安排预算6000万元,充分体现吉林省倾心引才、诚心留才。

既是融资 也是融“才”

2017年,省财政厅设立高校产学研引导基金,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层面设立的主要面向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基金,是我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有益探索,为留住科研团队和科研人才提供强大聚合力。

吉林求是光谱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治海教授回忆道:“在我们成果转化初期最缺资金的时候,产学研基金投资了我们,坚定了我们将技术成果在省内转化的决心。在基金的有力支持下,我们度过了困难时期,完成了第一款光谱芯片流片,打造了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团队。目前公司已成为多光谱芯片技术细分领域的领跑者,在产学研基金投资后,先后得到哈勃科技、中科创星、中芯聚源等国内知名机构的投资,完全具备了市场化资金融资能力。”

该基金为省内高校与实体企业搭建了资金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桥梁,打破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堰塞湖”,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建立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贯通从基础研究到科技突破、再到新质生产力输出的大动脉。

据统计,8年来,省财政厅共注资9.3亿元,支持16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5个,批准投资金额6.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过14亿元。69个高校技术团队、300名高端科研人员深深扎根吉林,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有效地推动高校把卓越才智转化为吉林振兴的蓬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