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立足“极境”资源 探索“寒养”产业发展新路径

据黑龙江省政府网站消息,近年来,黑河市深入贯彻大食物观,深挖寒地资源潜力,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核心,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有效推动现代农业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稳步前行,成功实现了“冷”资源向经济“热”效应的华丽转变。

聚焦特色农业,激活农业发展多元动能

黑河市立足寒冷“极境”资源,探索“寒养”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路径。爱辉、北安南北驱动,爱辉、逊克、孙吴沿黑龙江一线贯通,嫩江、五大连池多点开花,“两核一带”寒地设施农业产业格局凸显。今年,黑河市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0余万元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100亩,年产瓜果蔬菜1.5万吨,有效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其中寒地草莓种植面积达120亩,向中俄市场供应草莓95吨,外销优质草莓生产苗1200万株,辐射辽宁、北京、上海等国内多地及乌兹别克斯坦。

鹅产业异军突起,黑河全市今年鹅出栏量预计达900万只,位居全省首位。逊克县整合资金2700余万元建设的朗德鹅全产业链项目已竣工投产。寒地小龙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面积达1091亩,投放虾苗超1000万尾,总产量约80吨,实现销售额430余万元。其中,爱辉区西岗子镇盘肠沟寒地小龙虾育苗基地实现区域水产养殖的智慧化、生态化、高值化转型,年度签订寒地小龙虾订单10吨,金额达130余万元,成功打入南方市场。

此外,大果沙棘和蓝靛果等寒地浆果、平菇和木耳等寒地食用菌、寒葱和蘸酱菜等寒地特色蔬菜、赤芍和防风等寒地药材,以及寒地苹果和草莓等特色水果突破纬度限制,形成多元化特色农产品矩阵。

深耕定制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提档升级

黑河市紧扣《推进全省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定制农业全面融入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优质大豆、杂粮杂豆、沙棘等特色浆果、高端肉牛、优质大鹅、冷水鱼等产品定制。截至今年9月末,黑河全市定制农业签约额已突破9亿元,涵盖85个项目。

电商平台成为产销桥梁。黑河全市累计举办农产品销售直播活动300余场,带动销售额超过4300万元。强化省市区域公用品牌的支撑作用,组织各县(市、区)优特农产品积极申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黑土优品”,全市授权企业数量增至11家,授权产品达到30款;推动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极境寒养”品牌矩阵初步形成,授权使用“极境寒养”黑河区域公用品牌企业150家,“极境寒养”品牌产品达270种。“黑尊牛”入选“2025品牌扶摇计划”,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优化产业体系,加速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聚焦“4+9”产业发展体系,黑河市聚力发展“米豆乳肉”等4大重点产业,壮大小麦、汉麻、大鹅、食用菌、冷水鱼等9个特色产业,推动园区提级、精准招商、龙头带动、集群培育等四大行动。

实施园区提级行动,推动硬件设施与服务功能同步提升。今年,嫩江市获批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孙吴县沿江乡顺利获批建设国家级产业强镇,全市已成功打造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产业强镇。

实施精准招商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延链增效。今年1-10月份,落地农产品加工项目8个,总投资额3.4亿元,包括高端肉牛养殖加工和桦树汁加工等多个领域,浔然谷冷水鱼养殖生产加工、农林大健康产业园、泰歌鹅绒精选等3个项目已正式签约,总签约额3.25亿元。

实施龙头带动行动,扶持壮大本地企业。截至目前,黑河市已成功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现正积极组织5家市级龙头企业申报第十三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实施集群培育行动,构建集群化产业格局。2021年以来,嫩江市的大豆、大鹅,北安市的大豆、乳业、大鹅等产业先后纳入黑龙江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获得中央奖补资金912万元,带动全市加工能力新增100万吨以上。

推进农旅融合,促进三产发展协同共进

黑河市以“冷”资源为独特切入点,挖掘寒地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与农业生产的“美”潜力,打造特色农旅项目,推动三产融合。目前,全市创建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爱辉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了爱辉区稻田公园、五大连池市寒地苹果园、逊克县米酒文化园等一批特色采摘园。依托民宿与红色文化,重点建设爱辉区新生乡、孙吴县沿江乡等特色小镇,打造胜利屯村“民族村寨”、瑷珲乡野公园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今年,黑河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60个,带动农户3700余户,年接待游客预计突破25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