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省发改委消息,近年来,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吹响清廉兰州建设“冲锋号”,打造“清兰交易”阳光交易平台,大力实施“数字+交易”赋能工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一、开通新路径,惠企减费激活力
(一)开通数字交易路径。搭建“不见面开标大厅”系统,开放公共资源服务系统接口,对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领域交易系统和市场化工具软件,为电子交易平台自主运营、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提供便利,为市场主体自主择优提供多样选择。制定全市电子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开标管理规定等交易服务规则,实现“一次都不跑”的投标体验。目前,全市11类公共资源全部实现数据电文交易,为市场主体减轻现场投标开支超过4441.2万元。
(二)开通线上担保路径。建成公共资源保函服务,强化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主动开放系统接口规范,对接有意愿的金融担保机构,扩大保函产品市场供给,保函申办24小时“在线秒出单”,单笔保函申办成本压缩90%。同时,兼容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不断提高用户体验。目前,已对接金融担保机构34家,累计受理保函3523笔,帮助市场主体释放现金流量3.43亿元,全市投标保证金账户流水金额从未推广保函担保时的2.61亿元下降到43.31万元。
(三)开通网上缴退路径。开发投标保证金缴退系统,为进场交易项目提供投标保证金代收代退服务,投标人在线提交投标保证金,通过系统分配至相应招标项目或标段,系统自动计算投标保证金本金及利息。严格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在中标公告等时间节点自动退付本息,投标保证金退还时长由原来的5日缩减为1日。
(四)开通互认共享路径。与省公共资源主体互认共享平台对接,CA信息网上注册、全省共享,市场主体只需办理任意一款CA,即可参与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减少CA重复办理成本。上线标易信、标政通手机应用,集成CA功能于手机端,通过手机扫码实现身份验证、签名盖章、加密解密等认证服务,手机CA申办费用由市财政支付,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二、重塑新体系,阳光透明促公平
(一)重塑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积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调整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市公管办由市国资委改设市国家发展改革委,重新制定公管委、公管办议事协调规则,进一步健全理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二)重塑交易信息公开体系。开通网上交易直播厅,同步直播开标会议、竞价会议实况,社会公众通过“游客”身份,即可网上列席全程见证,让开标、竞价过程更公开、更透明、更直观、更规范。完善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公开功能,自动公开招标、投标、开标、中标等全过程交易信息,实现11类、62分项、472小项交易详情全网公开。目前,当日开标会议、竞价会议全部实现直播,4.83万条交易数据可供市场主体随时在线查阅。
(三)重塑网上权利救济体系。部署线上异议和投诉平台、招标投标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征集平台,制定招投标活动异议和投诉处理办法,细化房建、交通、水利等行业职责清单,建立网上投诉、接收、回复、处理工作机制,实现异议投诉在线提交、答疑处理线上回复,补充信访、信件、电话等传统投诉途径,不断降低投诉成本,受理时限由3日压缩至1日。同时,网上公开异议和投诉处理决定,切实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目前,累计受理在线投诉4件,征集处理问题线索71条,均线上办理。
(四)重塑跨域合作共享体系。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搭建远程视讯、桌面共享、人脸识别网络同传技术架构,制定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流程等协同联动机制,与河南新郑等地常态化开展跨域远程异地评标,破除地域空间限制,打破本地小循环,降低专家“围猎”风险。目前,与西安、成都、大连等10个省会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联合成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与重庆、长沙、无锡等30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签订跨域合作意向书,远程异地评标省际合作体系初步建成。
三、创新新模式,智慧治理拓格局
(一)创新区块链见证模式。建成自主知识产权“金城E交易”区块链平台,应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对25个子系统、125个业务功能点关键信息上链、存证、查验和预警,全程记录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工作人员等各类主体行为事实与修改痕迹,形成完整节点见证信息,实现招标投标全流程监督、交易数据可信共享、数据变动完整追溯。目前,已形成11.35万个存证区块,供行政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随时调取查证。
(二)创新大数据应用模式。建成公共资源大数据分析系统,集成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电子行政监督系统全过程交易行为分析体系,推动单一信息数据向跨部门、跨行业数据集转化,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断层。探索建立交易参与度、交易竞争度、市场集中度、市场开放度等数据分析指标,搭建投标文件偏差度、评标时间偏差度、评委评分偏差度、投标人得分偏差度分析函数,加强交易数据智慧研判,为行政监督靶向监管提供决策支持,开拓“数据治理”“数助决策”新实践。
(三)创新跨部门联动模式。联通公共资源服务系统与电子行政监督系统,为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开通使用权限,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本部门电子监管通道,实现行业内交易数据全量抓取、交易活动实时监测,进一步延展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覆盖面。制定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联合查处办案工作机制,建立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部门执法协作、案件移送,协同办案联动体制,健全了全市依法严厉打击围标、串标、挂靠、恶意投诉等干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联动工作机制。目前,已开展联合行动6次。
(四)创新防疫保交易模式。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公共资源交易的不利影响,依托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常态化推行交易业务受理“不见面”、开标评标“不见面”、监督管理“不见面”等便捷举措。按照“精准研判、一标一策”的原则,提出“本地受理、异地交易”创新举措,安排有疫情的区(县)交易项目,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方式,由无疫情区(县)交易平台提供交易服务,全力保障疫情期间交易“不断档”,服务“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