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72亿人次,比2019年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3109.2亿元,比2019年增长7.2%。其中,外省来京游客9383.2万人次,旅游收入2630.1亿元。市民在京游客7654.2万人次,旅游收入336.9亿元。入境游客165.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7.4%;旅游外汇收入2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3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75.0%。
文旅产业,毫无疑问已是首都经济的战略性组成部分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能够飞驰在疫后经济复苏的快车道,与北京文旅多年的厚实积累密不可分。
眼下正值暑期文旅市场旺季,家庭亲子游更是炙手可热。位于怀柔区的卡斯谷亲子家庭度假区,新晋成为京郊避暑热门目的地。早在2013年,北京创办了全国首个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并于2018年升级为北京文旅资源交易平台,充分对接文旅项目资源各方需求。“卡斯谷”在这里与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达成合作,为京郊亲子游增添亮点;隆福寺funfly飞行影院对接到北京银行信贷资金,推动打造东城区文化金三角,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金名片。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已累计成交文旅项目474宗,成交金额453亿元。为持续改善文旅企业投融资环境,北京文旅局已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及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提供总额为1500亿元融资授信支持。
城市漫步、网红打卡、微度假旅游……游览北京,早已不限于奔赴A级景区、景点,北京敞开怀抱,将城市更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市井烟火的生动日常推荐给世界各地游客。2022年冬奥会,首钢大跳台作为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场地,备受世界瞩目。冬奥会后,这里第一时间成为京城热门旅游目的地。百年老首钢的惊艳转型,成为世界了解北京城市发展与变化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京西门头沟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由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而成。七百余年历史的琉璃窑重燃,以绿色生产方式恢复古法烧造技艺;融合了传统文化、潮流艺术、科技元素的各类网红消费不断吸引人前来打卡,这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的生动样本同样惊艳世人。
而在城市之外,广袤的京郊乡村,越来越完善的旅游接待能力,日益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出游常选目的地。2024年一季度,北京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81.1万人次,实现收入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0.8%。村咖、湖咖比比皆是,农家乐早已升级为精品乡村民宿,露营休闲更是常规业态,受到游客的青睐。
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北京还建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旅游保险体系、首个乡村旅游担保平台。截止到2023年底,累计承保乡村旅游经营户26191户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87.54亿元;担保支持京郊旅游项目2886个,放款规模38.47亿元。2023年夏天受特大暴雨灾害严重的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也正在快速恢复重建,迎接游客的回归。
京城的酒店里、餐馆里,机器人自助送物品、餐饮,如今已是再常见不过的文旅消费场景。残障人士去景区景点游览,通过“北京智慧地图”公众号就可查询无障碍游览路线。石景山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借助360度立体环绕球幕让沉睡600年的法海寺壁画动起来,不仅看得清,还看得有意思……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离不开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北京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发展。非遗+旅游、研学+旅游、演唱会+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层出不穷。每年,近2000万元财政资金投入和引导,已奖励29个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项目,至今已有22家单位入选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可以说,北京文旅的“烦恼”不是如何应用新技术创造新场景,而是如何把游客散碎的出行需求与日益健全的智能系统相对接,让未来的智慧文旅服务更加精准、贴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北京文旅在快速复苏的同时,也始终重视带动周边地区和对口帮扶地区。6月21日,第一批北京文旅帮扶“好物甄选”名单公布。55款来自北京支援合作的23个地区的代表性产品、名优产品和区域品牌产品上榜,在京隆重推介。坚持多年的扶智、兴市行动,正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而京津冀文旅一体化发展,也正通过产品开发一体化、市场宣传一体化、行业监管一体化等,日渐增加凝聚力,日益显现经济效能。
暑期文旅市场正如火如荼,也强劲拉动了城市消费。北京的热门酒店客房售罄、热门景点门票售罄、热门演出票售罄成为常态。旅游对其他产业1∶9的高带动比,正助推首都经济矫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