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将部分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提升21.7%

据北京市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3月,市公安交管局在全市十处环路立交桥区和市区主要路口,十处涉及学校、医院、景点和商区的重点区域,启动了整治重点难点交通问题的“双十工程”。8月27日,交管部门发布消息,目前“双十工程”已完成过半,包括朝阳站在内的14处重点区域已基本治理完毕,其余6处也正在稳步推进。

拥堵报警下降6成

“在这些交通问题的治理中,交管部门统筹‘人、车、路、管理、民意’等各个因素,确定各类优化改造治理措施共328项,对鼓楼等新兴热点地区及时跟进优化调整工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市公安交管局副局长赵鑫介绍,已完工的14处重点区域及周边道路改造工程中,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同比提升21.7%,平均车速同比提升19.6%,“122”事故、拥堵报警分别下降57.1%、62.3%。目前,有6项工程仍在继续推进中。

市公安交管局秩序处处长张磊详细介绍了改造区域的多项措施及效果,“‘双十工程’中涉及的重点区域多为环路立交桥区和市区主要路口,交管部门在此次优化治理工作中,最大限度提升路网资源利用率,同步完善交通引导系统,减少交通冲突点,从而增强道路整体通行能力。”

交通环境明显改观

在复兴门桥,优化改造方案最大限度利用了既有道路资源,开通复兴门桥西北、西南、东北、东南4条隔离带通道,分别增加1条机动车道,实现二环辅路流线正向贯通。针对二环主路外侧右转车道闲置率高的问题,在地面施划右弯导向箭头标线,远端引导车流靠右行驶,提升道路使用率。

在桥区范围内,24块指路标志和18处引导标线,确保司机行驶至此能够得到连续指引,从而引导去往复兴门内大街的车辆,提前由复兴门桥北驶出二环主路;引导去往前门地铁路及西便门桥下方向的车辆,由复兴门桥南出口驶出二环主路。

这些措施完工后,桥区南北双向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分别下降27.3%、18.6%,平均车速分别上升29.5%、21.7%,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同比增加39.7%、28.5%,有效缓解周边路网压力,交通运行情况明显改观。

在朝阳站地区,原有的交通组织不方便乘客出行,交管部门会同朝阳区政府和产权单位,推动打通朝阳站东路南段断头路,与姚家园路联通,增加进出站区通行路径。改造后,经姚家园路前往朝阳站通行距离减少1.3公里。

此外,对朝阳站南平台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对路口北进口车道进行编号,并配套设置编号信号灯,同步调整信号控制方式,分开放行主辅路右转车辆,避免了主路右转与辅路直行车辆交织冲突,提升了辅路右转车道通行效率,有效改善了站区周边交通出行环境。

网红区域同步改造

在涉及学校、医院、景点、商区的改造工程中,交管部门分别实施限时单行、限时禁行等管理措施,会同教育、卫健部门和属地政府,积极推动错峰管理、预约管理、停车置换等办法,有效改善了交通秩序环境。

在史家小学高年级部,交管部门对学校门前的南弓匠营胡同实施“16时至16时40分、17时至17时40分”机动车限时禁行管控措施,解决放学时段学校门前人车混行交织问题;校门前设置17根升降式防撞设施,学校周边道路设置阻车设施160根,让试图违法停车的机动车无处可停。同时,在学校门前新增减速震荡标线,复划人行横道线,增补完善禁停、减速让行等交通标志,放学时由教师带队引导学生前往学校周边集散区,有效缓解校门前交通压力。

还有一些虽不在“双十”名单中却突然“冒出来”的交通热点区域,交管部门也主动开展工作。以鼓楼路口为例,交管部门将路口西侧人行横道向西迁移30米,同步后退停止线和导向车道线,取消路口东侧人行横道,引导行人向东80米通行鼓楼东大街人行横道;铲除路口北侧安全岛,在东进口施划左转、右转非机动车道各1条,在路口内施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引导线,明确车辆行驶轨迹;将鼓楼门前人行步道宽度由2米拓宽至8米,提升行人通行能力,同时为游客拍照预留空间,缓解占道拍照问题;将路口西侧人行横道设为双排人行横道,实现上下行通行模式,避免了大客流时的过街对冲;在鼓楼路口及周边道路,安装步道高隔离护栏410米,确保人车分离,保证了交通参与者的通行安全。治理后,路口拥堵指数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