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以来,北京国有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截至6月底,市管企业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营收1.06万亿元,利润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5%、4.2%,稳居全国前列。7月30日,据2024年市国资委系统半年工作会介绍,上半年国企多项指标跑赢全市大盘,亮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答卷”。
“压舱石”9项指标跑赢全市大盘
稳定经济大盘,国有企业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上半年,伴随着进一步扩大在京有效投资系列举措的落地见效,市管企业有效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从披露的数据看,上半年,市管企业承担着全市350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投资805亿元,已完成计划的57.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22.5%。在民生领域,国企投资不断拓展,24家市管企业承担灾后重建项目多达507项,总金额355亿元。
不仅如此,国资国企投资布局新产业的脚步更快了。上半年,市管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达到28.1%,接近三成。
5月,国家集成电路三期基金设立,北京国管积极出资参与;6月,北汽集团、京能集团联合宁德时代、小米集团投资建设的北京时代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在亦庄开工,预计2026年投产。这些备受关注的产业项目,都活跃着北京国企的身影。
以场景业态的提质升级激发消费活力,国企的新探索初见成效。同仁堂、全聚德、北冰洋等老字号企业推陈出新、跨界联动,上半年实现营收733亿元、利润82亿元。“京企直卖”上线商品数量实现翻倍,累计营业额已超3.6亿元。
文体旅加速融合,首钢集团利用冬奥遗产和工业遗存,半年密集举办129场活动;北京出版集团、歌华传媒和北京演艺集团等文化企业力推文学精品走上舞台,上演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多达近千场。
投资消费同步发力,国有经济对经济大盘形成更有力的支撑。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张金玲表示,上半年,国企的工业产值、商务服务收入、建筑建材业产值、文体娱收入等9项指标跑赢全市大盘,有力支撑北京GDP增长。
高精尖产业收入占比超三成
14家企业聚焦半导体显示、集成电路等8个领域开展原创技术攻关;市管国企承担国家、北京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74个;北京自来水集团、首钢京唐等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3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新质生产力培育,正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紧盯科技创新,北京国企在全国率先开展研发准备金制度试点,上半年研发投入为266.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8.4%。其中,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05%,这一数据领跑全国发达省区。
京城机电牵头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自动驾驶示范专区专网加快建设,公交、环卫等领域场景应用落地;市管企业智能算力供给规模超3000P,8家企业开展数据资产登记、交易、应用全流程试点,2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
梳理高精尖产业发展图谱发现,上半年市管企业高精尖产业收入占比已达到32.3%,接近三分之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向改革要“红利”,到2024年6月底,北京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方面,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正向中层管理人员加快延伸。目前,北辰集团竞争上岗的管理人员占比接近一半,同仁堂股份绩效薪酬占比达70%。
第二批市管企业总部将迁副中心
6月底,三大文化建筑共享配套设施竣工;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竣工,将于9月迎来首批新生;雄安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入驻率近90%……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北京国企以“首善标准”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据了解,首批6家搬迁城市副中心的市管国企总部已全部开工,其中首家落户的北投集团总部大楼已于2024年2月启用。第二批市管企业总部搬迁城市副中心正加快推进中。
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力保首都平稳运行,国企担纲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上半年迎来高光时刻: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盛大亮相,北控集团天津南港LNG(液化天然气)项目二期正式投产,环卫集团建成北京最大循环经济产业园。
地铁、公交、养老……一项项民生改善也跟国企紧密相关。上半年,北京11条轨道交通新线加快建设,3条线路空载试运行。深受欢迎的通学公交试点,目前已扩展到8个区。北京康养加快延伸布局环京养老,拓展京内社区养老,累计增加近3000张养老床位。上半年,市管企业还实施了近700个城市更新项目,涉及面积超8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