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政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两区”建设

据北京市商务局消息,2021年,北京市财政局围绕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积极担当作为,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财政政策保障、法律制度支撑、行业发展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书写了“以财强化‘两区’硬实力、以政提升‘两区’软环境”的出色答卷。

——“审”与“纠”结合,提升财政政策公平性。市财政将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面嵌入财政政策措施,坚决破除与现行对外开放政策不符、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障碍。

一方面,着力扎紧“审”的笼子。市财政局推动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从出台工作规程向制定工作指引拓展,将审查范围从行政规范性文件扩大到“一事一议”等财政政策措施和具体行政行为。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有效规范审查工作规程,在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中增加公平竞争审查评估指标。坚持向市两会报告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将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市对区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及区级财政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并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从“1个制高点、4个先行区”向各区财政部门加快落子布局。

另一方面,切实硬起“纠”的腕子。市财政局通过对拟出台的增量政策文件采取“预警、刹车、纠错”措施,拦截封堵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以及对市场主体设立不合理准入或退出条件、未经公平竞争程序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等“越位”和“跑偏”等现象;通过将审查纠错触角溯及大规模历史存量政策,对存在上位法依据不足、与对外开放政策不符、与民法典及新行政处罚法的法律规定相悖等“硬伤”和“短板”的文件,采取“集中下架”及“回炉再造”等措施。

——“破”与“立”结合,强化法律制度支撑力。市财政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强化对“两区”建设的支撑保障。

一方面,市财政局法治机构与中国政法大学制度学研究院联合组成财政领域立法后评估研究团队,对北京市涉及财政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进行起底式、拉网式梳理。通过梳理,针对1997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会计管理办法》、1999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契税管理规定》等政府规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废止上述两部政府规章的建议。同时明确,从2022年起,将后评估工作向与财政运行关联比较紧、对市场主体影响比较大的其他重要法律制度延伸。

另一方面,市财政局及时将“两区”建设立法工作聚焦点和着力点转变到“财政资金该不该保、如何保、保多少,以及前后政策如何衔接”等主责、主业、主动权上,推动做好针对立法需求测算分析支出规模、评估研判承受能力、论证核定保障渠道、预研预调政策体系等工作,实现了“财”与“法”、“钱”与“事”的有效衔接和紧密结合。

——“放”与“管”结合,助推行业加速度发展。市财政高度关注“两区”建设对相关行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激活效能,以财政“放管服”改革新举措为市场主体增活力、为市场运行添规范。

“把该放的放到位”。北京市财政局在全国率先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分所设立和代理记账许可“告知承诺制”,在自贸区范围内会计师事务所分所设立实行备案制,对会计师事务所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分所设立、代理记账许可、注册会计师注册四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行线上发放电子证书,会计师事务所设立许可的审批时间可由30天减到10天。同时,将该市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代理机构扩围至11家,截至目前,该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应用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成功执行电子化招标项目已达4000多个,2021年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金额占比达78.93%。

“把该管的管起来”。市财政局围绕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日常检查、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所)许可及其后续监管检查、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评价、对财税政策执行和预算管理日常检查、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情况检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票据和彩票日常检查、对会计监督日常检查等9类涉及或影响市场主体的常态化检查,依法统一制作并向社会公示检查单及检查标准,并积极推出多部门联合检查模式,有效杜绝随意性、选择性和粗放式检查执法。在开展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挂名执业、网络售卖审计报告、超出胜任能力执业、无证经营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中,市财政局对存在违法问题的9家会计师事务所及11名注册会计师、3家资产评估机构及7名资产评估师,依法实施吊销执业许可或资格证书、暂停执业、警告等行政处罚,有力规范了行业竞争秩序、净化了行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