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商务局消息,眼下是春分时节,不负春光,正当其时。北京中德产业园里也是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U盘、类乐高模块这两种形状、大小、工艺工序都很不相同的产品,竟然从一条可自由改变布局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这样的柔性生产过程正是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的突出优势。
在中德大厦,记者看到了这条会自动变换的生产线。三台工站一字排开,后面还有2台工站随时待命,AGV小车从料仓运来材料,精准地放在前排工站中,很快,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
工站将根据所生产的产品,随时更换工站。这个设计理念使得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的小试、中试企业解决智能制造发展难题成为可能。
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负责人林丽华介绍,随着后续定制化程度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品种定制化的产品需要被生产出来,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最大化保护企业智能制造投资,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博世的平台实现了可兼容制造、可重组制造、可升级制造。
“自动变站换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供电问题,这是博世首次在创新中心使用工站无线充电地板技术,并采用5G技术,实现通讯、供电无线化。‘创新’二字也源于此。”林丽华介绍到。
北京中德产业园作为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是北京对外合作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北京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博世与利用博世工业4.0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深入对接、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平台。中心已完成对首钢冷轧、北京现代、北汽越野车、康仁堂药业等20余家企业的诊断咨询服务及方案落地工作,产业涵盖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推动区内制造业企业新增智能制造投资超过1亿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独角兽”企业仿佛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作为首批落地产业园的独角兽企业代表,思灵机器人对6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更新改造,老式厂房变身极具现代感的工业厂区,将打造成为北京中德产业园的“新名片”。
去年以来,北京中德产业园北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存量空间资源,重点围绕奔驰新能源汽车等龙头企业,打造中德智造小镇,发展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共盘活4.6万平方米闲置低效厂房,引入了中德双总部思灵机器人、中德微构工场等6个优质项目落地,以“腾笼换鸟”激发城市更新活力。
在思灵机器人的实验室和工厂里,一大批智能化程度高、深度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和稳定性强的智能机器人被研发、生产出来,并开始在医疗手术、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
Diana7是思灵研发的7轴机器人,就像是有7个关节的手臂,灵活自如。人与机器人协同工作是机器人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用围栏围起来单独工作的机器人不同,思灵智能机器人有着世界领先的力控和力感知技术,以毫秒级的反应时间及强大的算力,使得人与机器人协同作业成为现实。
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杨表示,思灵机器人在产业园开展智能力控机器人的生产、应用项目研发等,助力北京制造业提质增效。
作为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中德产业园是北京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实践。产业园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突出开放创新、融合发展、产业促进,夯实产业基础、创新政策举措、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形成中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领先经验,打造成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创新典范。到6月底再实现新增4个重点落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