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商务局消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自贸试验区具有地处国内、联通国际的巨大优势,需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此,各个自贸试验区要以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为抓手,并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辐射和带动来更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一)
着眼于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切实发挥自贸试验区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工作。
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还需注重与周边区域、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形成分工互补的格局,选择适合自身资源禀赋、有利于发挥优势的产业定位。比如:东部地区的自贸试验区可以瞄准国际产业发展前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中西部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既可以与东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开展分工合作,也可以结合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凸显产业发展特色。
(二)
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延伸拓展产业链,积极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可以在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我国其他地区参与全球高水平竞争和国际循环提供有益经验。
在实践中,既可以在自贸试验区内打造产业链,围绕已有的特色优势产业来谋划,不断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又可以顺应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求,在自贸试验区外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
(三)
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关键要持续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的自身功能。自贸试验区要对产业链上下游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就必须做强自身功能,更好集聚全球资源要素,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提供研发创新、公共服务等支撑,增强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朝着“一体化”方向推动制度创新。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持续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在这方面,自贸试验区可以重点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推动实现国内国际相关规则和标准顺畅衔接和对接,推动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从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经贸规则;聚焦国际经贸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围绕合作发展所需的金融、人才、创新、交通运输、数据流动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更好适应与合作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需要。
三是大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及联动水平。要顺应延伸拓展产业链的需求,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与自贸试验区同标准、同品质、同监管、同服务、同管理。为此,自贸试验区不仅要从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出发,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而且要建立质量溯源系统,完善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发展机制。与此同时,着眼于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建议抓紧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服务、管理、监管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对产业链上下游及合作发展区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考虑成立自贸试验区产业链发展基金,以此推动合作区域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等,进一步增强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