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藏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日喀则市吉隆县,气候温暖湿润,素有“珠峰后花园”的美誉。“吉隆”藏语意为“安乐村、舒适沟”,是一个承载着人们对宜居乐土向往的美丽之地。
作为中尼边境的重要枢纽,吉隆口岸距尼泊尔首都仅有150公里左右。2022年3月,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成立,成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实现了“零”的突破。
吉隆口岸作为我国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之一,在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吉隆海关坚定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持续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程,成为我区对外开放领域的亮丽名片。
今年4月的一天,吉隆帮兴物流园区内彩旗飘扬、人头攒动,一派火热景象,首批36辆国产电动摩托车在吉隆口岸完成通关,这不仅标志着制造企业的重大突破,更是吉隆口岸贸易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这对提升全县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隆县委副书记、县长达春表示。
近年来,吉隆口岸的边境贸易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自2022年12月口岸恢复“双向货通”以来,外贸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贸易值首次突破40亿元,达到42.48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58%。今年第一季度,吉隆口岸对外贸易持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进出口贸易值突破10亿元,创下2017年口岸扩大开放以来历史新高。
据海关统计,吉隆口岸1—4月进出口贸易值16.79亿元,同比增长64.15%,其中进口6781.06万元,同比增长73.89%,出口16.11亿元,同比增长63.76%;贸易量5.06万吨,同比增长105.6%,其中进口2235吨,同比增长39.84%,出口4.84万吨,同比增长110.17%。
数据攀升的背后,是吉隆口岸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
吉隆海关通过“两提两降”(提升监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降低出口通关时间、降低出口经营成本)措施,对新能源汽车出口实行“一企一策”服务,开通“24小时”全天候申报“绿色通道”,支持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领域实施“铁公联运”模式,大幅压缩出口成本。
“‘铁公联运’模式,开辟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从产地经青藏铁路、318、219、216国道直达吉隆口岸的南亚班列线路,实现了国产汽车10日内从产地直达尼泊尔。”拉萨海关所属吉隆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从最初的每年几百辆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千辆,已成为吉隆口岸整车出口的主力军。1—4月,吉隆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车1973辆,同比增长13.59%。
伴随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轮胎、刹车片、保险杠等汽车零配件出口量显著上涨,1—4月,贸易值达到1338.34万元,同比增长1.12倍。
除此之外,吉隆海关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关长送政策上门”工作机制,以“政策直通+信息直达+服务直送”模式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实际需求,采取设立专窗、开辟绿色通道、量身定制监管方案等措施,开展“一对一”专项指导服务,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