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做足“土特产”文章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据西藏自治区政府网站消息,暮春时节,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草场开始返青,红景天、贝母、藏紫草等露出了嫩芽,进入了又一个生长季。

“跟随春天的脚步,库热孜村的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期。”卡嘎镇库热孜村驻村第一书记、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才登卓嘎介绍说,依托驻村点丰富的植物资源,他们驻村工作队已对库热孜村全年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和设计。

库热孜村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自去年5月入驻后,才登卓嘎和工作队同事在调研中发现,村里主营糌粑和青稞酒的合作社目前面临着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怎么破题?驻村工作队一致认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依托派驻单位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平台技术优势发展产业,是推动该村走出发展困境的最优选择。

“库热孜村合作社生产的糌粑和青稞酒等产品,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受地理条件、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要想更快‘走出去’,仍面临诸多挑战。”才登卓嘎介绍说,“考虑到我们局近几年积极推动西藏特色植物资源在化妆品领域的开发应用,合计着如果让村合作社开发生产基于西藏特色植物的产品,其发展前景应该不错。”

驻村工作队在完成讨论、协调、汇报等一系列工作后,充分挖掘当地青稞、藏紫草、红景天等特色资源,设计推出了“玉雄”系列手工皂产品,包括青稞羊奶皂、藏紫草水润皂、红景天玫瑰皂等。同时,协调对接具备成熟生产工艺的企业,通过委托生产实现手工皂批量化高效生产。

“我们对接已通过MA、ILAC-MRA、CNAS等资质认证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增强消费者信任。”才登卓嘎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合作社推出的首批青稞羊奶皂已于今年初上市销售,其余产品目前已陆续投产,深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认可。

“为推广产品,我们在线上申报了抖音官方账号、开设了抖音店铺,在首场直播带货中,实现销售额2519元;短短两个月,通过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6万多元。”才登卓嘎高兴地说。

从传统糌粑、青稞酒到创新推出系列手工皂,库热孜村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以钻研实干点燃了乡村产业发展“强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才登卓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特色资源开发,探索推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拓宽电商及线下渠道,助力库热孜村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