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深耕“网格化”城乡互助体系建设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据天津市政府网站消息,武清下伍旗镇河各庄小学曾经因教师老龄化严重等原因制约着学校发展。如何让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快捷、高效地流向广袤的农村地区?武清将目光投向信息化手段,构建起更具针对性与互动性的双向或多向同步课堂。现在,接触“城乡教学互动平台”后,这所学校的师生们能与杨村第十七小学持续开展双师课堂、纸笔课堂、线上精品教研和线下互助式教学交流等活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被引到了乡村学校。凭着一块屏幕,大家在“云端”相会,同上一堂课。这便是自2023年起,武清全面推进一场数字化教学革新——城乡教学互动平台,亦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条新路。

去年,区教育局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连接教师发展中心和53所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校的城乡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拥有录播、直播、互动、资源共建共享、纸笔课堂和AI实时课堂分析系统,为校际间常态化开展“三个课堂”、城乡互动、线上教研和打造数智课堂提供了可能。平台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为促进武清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方式。该平台也是武清创建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的矩阵平台之一。

一条网线、一个平台、一块屏幕……两校师生同上一堂课……武清紧紧围绕天津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全力构建上“构”下“联”的网格化、常态化、数字化的城乡互助教学体系,从资源建设逐步走向资源运用和资源迭代创生,以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破解区域发展差异的二元结构,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教育局主动对接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了《通武廊三区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打造“互联网+”支持下的“‘通武廊’共同体”。共同体有12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及3个联盟,目前正在通过武清城乡互助平台与各个联盟学校实现对接。在“‘通武廊’共同体”探索的同时,武清还与上海虹口、山东济南、浙江上城等8个地区组建区域教育数字化研究联盟。

区内各学校依托互助平台开展片区互研互学,教师们依托平台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学生依托平台感受不同的教学理念与环境,促进武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速。其中,杨村第一中学与王庆坨中学共研“借助信息技术跨学科新型教研方式”、杨村第六中学与南蔡村镇中心小学互助合作开展“区块双师课堂探究”、杨村光明道小学与下伍旗中心小学携手“数据分析助力‘双减’提质增效”等,实践精准教学、合作学习、差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推动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资、课程、设施等资源的互动共享。“各校之间共享课堂,让孩子们的互动联系更紧密了,课堂上大家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共同学习交流。老师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下伍旗镇中心小学教师陈瑞娟说道。

截至目前,武清形成了区内城乡互助学校27对,共同体8个,涉及学校60所,制定了区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互动、互助机制,学科教师之间的长期互动制度,参与教师达1300余人。区教育局举办了2次全区教学互动平台调试和培训工作会议,组织了6次区域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实验校,对教学互动平台的深入应用进行具体指导和培训。

据城乡教学互动平台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实验校共开展“双师课”“直播课”和“线上教研”690节。同时,平台引入了AI实时课堂分析系统,通过多维度完整课堂数据的采集支撑,面向各教学维度建立常态化分析模型,提供“S-T教学行为分析”“师生互动指数”“RT-CH”“教师巡视轨迹”“课堂专注曲线”等多维度的分析数据,帮助领导教师客观分析课堂情况、定位细节,从而根据教师需求精准定位教学问题、梳理优秀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教研活动,各实验校利用AI实时分析系统开展常态化分析模型的课共计246节。

武清通过城乡教学互动平台创新优质教育实施路径,整合了全区名校、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突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线下统筹难、流动难的瓶颈,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的创新,满足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推广和使用城乡教学互动平台的同时,各实验校还不断探索数智课堂。杨村光明道中学、雍阳中学积极开展“两地三师跨学科”教学,积极推进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杨村光明道小学与杨村第十小学,泉昇小学与下伍旗镇中心小学,杨村光明道中学与东马圈镇初级中学积极开展纸笔互动课堂+“双师课”的“数智课堂”探索,共同提炼“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范式;天和城实验中学凭借教学互动平台的AI课堂教学数据开展听评课分析,进一步调整、优化教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研全流程规范、精准、可证……

数字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下一步,在国家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背景下,武清将继续深耕“网格化”城乡互助体系建设,做实“点”、做强“线”、做密“网”,实现全区学校一个不能“少”,教师一个不能“缺”,学生一个不能“落”,将上“构”下“联”网格化、常态化、数字化的城乡互助教学体系,作为促进城乡优质均衡发展的“武清模式”,成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的“武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