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天津跨境电商出口缘何增长超过26%

据天津市政府网站消息,企业规模小,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把产品卖到全球”“以前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现在得先看海外消费者需要啥,再定制化生产”……近几年,大批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将产品卖向全球,开辟出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小包裹“撬动”了大市场,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356亿元,同比增长16.72%;今年前5个月,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185.47亿元,同比增长25.03%,其中,跨境电商出口达154.02亿元,同比增长26.05%。

小贴纸也“出海”

中小微企业搭上跨境电商“快车”

“看,这2盒卡通小贴纸的供货商来自邯郸市,即将发往巴西圣保罗;这些地毯是咱武清区生产的,要发往美国加利福尼亚;还有北京市的键盘配件、保定市白沟镇的箱包、葫芦岛市的泳衣……集货后将陆续发往速卖通在杭州或东莞的仓库,搭乘航班奔向海外消费者。”在我市静海区速卖通和菜鸟联合设立的京津冀首个跨境出口仓(也称天津产业带仓),工作人员代静巍带着记者边走边看。

她说,眼下进入“6·18”大促、欧洲杯赛事等活动阶段,跨境电商产品迎来一波订单高峰,仓库里小到卡通贴纸、鱼钩、绢花,大到箱包、过滤器等都在加速“出海”。

看到贴纸、鱼钩这类“小不点”货品,记者心里不禁冒出个问号,这些东西货值本身不高,要走跨境物流,漂洋过海送到海外消费者手中,最后核算下来还有利润吗?

“我们会对集货商品进行分类拣选,把发往同一地区、同一个消费者的订单进行整合,业内也称合单,这样,多个订单就能共用一个尾程快递,加上小件货物本身重量轻,跨境物流成本不会太高。换句话说,单个货品发往国外成本确实高,但成千上万个货品搭一个航班发往同一目的地,分摊下来,单个订单的物流成本就比较低。此外,前期生产端对成本也有把控,使货品变得更具性价比,拉动销量增长。”华北地区一位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说。另据从业者透露,不少跨境电商货品的价格比国内销售的同品类高,刨去成本后能够产生一定收益。

跨境电商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中小微企业群体也让全球“超级购物城”的商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近日,商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

为拓展业务渠道,我市传统生产型企业借力跨境电商加快转型升级。据第三方咨询机构统计,目前,我市各类跨境电商出口主体超过3000家,其中B2B(企业对企业)企业约1000家,出口品类以矿物冶金、家纺、五金工具、机械和家居园艺为主。开展B2C(企业对消费者)或海外仓业务的零售卖家超过2000家,出口产品基本覆盖家具家居、自行车、地毯等我市外贸优势产业。

看了需求再生产

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背靠背”合作

跨境电商不仅让中小微企业直连国际消费者,更让大量特色产业带产品走出国门,形成了“跨境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跨境电商早期是海外消费者先下单,卖家再去找商品和安排物流,相当于代发模式,物流周期普遍在一个月以上。现在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海外消费者对购物体验要求更高,物流要求更快;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竞争激烈,消费者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只有从源头厂家采购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因此,跨境电商与产业带之间逐渐形成‘背靠背’的合作关系。”前述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说。

在“卖全球”的过程中,我市产业带企业对海外消费者需求有了更灵敏、精准的洞察,也让国外的“需”与国内的“供”产生良性互动。

“以前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现在得先看海外消费者需要啥,再定制化生产。”从事汽车零配件跨境电商业务的老郭坦言,“我在亚马逊电商平台有现货和预售业务,一般只有海外消费者大量采购的品类才会进行批量生产。目前上线的20多款产品中,有5款卖得还行,所以只重点生产这几款,以减少库存积压。”

这些天,津品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创始人万晓文正忙着走访我市消费品制造企业,探讨通过跨境电商零售业务推动“品牌出海”。经过前期对企业外贸情况的摸排、梳理,万晓文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并与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

“生产型企业‘品牌出海’普遍面临从企业端到消费端、从批量流水线生产到柔性供应链的转型,这并不容易。我们通过加快建设线下跨境贸易全供应链服务平台及线上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携手高等院校培养电商人才、加快拓展‘一带一路’电商合作项目等方式,为‘津品好货’走出去提供支撑。”万晓文告诉记者,“今年5月,我们有一批自行车从天津港出口到了美国,6月还有30多吨的货品计划从天津港起运,提前备货到海外仓。未来,我们希望启动京津机场空运航线的跨境电商业务,为北方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多物流选择。”

除了跟产业带企业合作,位于我市东丽区的津品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还吸引了22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去年全年实现海外零售额约11.2亿元。该产业园是我市跨境电商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共认定了6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通过建设本地化公共服务中心、众创中心,增强配套服务能力,这些园区已注册落地企业超过350家,总体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80亿元。

加速“布点”海外仓

打造北方跨境电商贸易中心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对北方市场的关注度增加,我市地毯、自行车、人造花,河北省的箱包、家具、五金制品,山西省的玻璃制品,辽宁省的泳装等出口产品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上的热销品类。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促进更多产业带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参与国际贸易。推动跨境电商适港产业加速集聚也被写进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的重要境外节点,也是我市企业跨境电商出口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市积极引导易客满、金乐驰、金宏亚、海天祥泰、新径等海外仓企业与外贸主体对接,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布局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海外仓。同时,对接谷仓、万邑通、递四方等国内海外仓头部企业,更好为天津卖家提供头程物流、尾程派送、一件代发等海外仓相关服务。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企业已布局海外仓65个,仓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累计服务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0家,带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海外仓业务申报超过2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认为,跨境电商交易具有碎片化、小额化和高频次的特点,随着大批中小微企业参与全球市场,海外消费者在线上有了更多产品选择,推动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普惠贸易”格局,这些跨境电商小包裹“撬动”起了一个大市场,使全球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天津拥有良好的产业和港口资源,应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全面培育和引进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形成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及相关特色产业带,打造商贸领域发展高地。对于从业者来说,跨境电商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商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和价格战的问题,要想从中分一杯羹,还需在细分领域做出自身特色,不断提升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并培育自主品牌,逐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正加快制定,将从政策创新、主体集聚、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鼓励跨境电商新零售、直播等业态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天津跨境电商全生态链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北方跨境电商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