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不久前,《上海市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慢性病综合防治(2025年版)》公布,血脂管理被正式纳入其中,这背后有市咨会成员企业的努力。在近几年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瑞士诺华公司一直向上海建议,将高脂血症控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诺华董事会主席乔恩礼会上还宣布,引入基金会旗舰项目“城市心血管健康行动”,助力上海勾勒心血管健康“数字蓝图”。
借鉴世界经验,链接全球资源,服务上海发展。如今,市咨会对上海的意义早已超过每年一两天的相聚。最新统计,通过今年市咨会,预计吸引新增外资项目超10个,拉动潜在投资金额超300亿元。日前,记者采访多家市咨会新会员高管,虽然企业国别不同、所处领域不同,但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深度参与者和贡献者”,已是企业共识。
上海发展与企业目标“合拍”
先看今年市咨会新增6家成员企业的含金量。美国耐克、法国威立雅、巴西淡水河谷、韩国SK、日本瑞穗金融均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德国阿迪达斯是全球行业领军企业;从行业分布看,成员企业来自半导体、金融、消费品、生态环境及采矿等领域,兼具传统与新兴、第二与第三产业。
再看成绩单,中国已是阿迪达斯最大单体国别市场,去年营收34.59亿欧元,同比增长10.3%;威立雅浦东项目每日为430万浦东居民输送近200万立方米饮用水;瑞穗银行与临港集团今年7月共同设立“日企(上海)中小企业国际产业园”;淡水河谷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输华近1.4亿吨优质铁矿石,占企业同期全球铁矿石销量的62%。
“淡水河谷在华的第一间办公室设在上海,中国区总部也在这里,希望依托上海,辐射全国。”谈及加入市咨会原因,企业中国区总裁谢雪说,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愿景与上海发展方向契合,希望能更好参与上海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企业决策层坚信中国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待“挖掘”。因此今年进博会上,企业首次设立能源转型金属专区。“镍和铜都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原材料,我们的镍产量全球第六,铜储量全球第十一,希望中国客户能更了解这块业务。”
采访中,上海发展方向与企业目标“合拍”被多次提及。威立雅集团首席执行官柏莲诺把市咨会看作政企对话平台,通过了解上海需求,进而开展技术研发。比如企业为浦东供水项目研发了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水质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管理。当国际经验适配本地场景,不少全球创新实践得以与上海实践充分结合。
一篇论文用一年时间来准备
按惯例,市咨会新成员需从第二年起正式撰写咨询报告,但“新同学”阿迪达斯从去年起就交“作业”。报告建议,上海要制定覆盖赛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办赛指南,开发体育赛事一网通办平台,搭建海外赛事落地“高速公路”。
“一篇论文要用一年时间来准备”,已经成为所有市咨会成员的共识。为了提交一篇能“出圈”的“作业”,成员会提前一年在公司总部搭建写作团队,利用布点全球优势,搜集海外城市经验做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记者了解到,市咨会新成员也已行动起来,发挥所长争取交出高质量“作业”。有的选择“他山之石助力上海发展”。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吉浦贤哉说,中日都面临可持续发展、少子化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今后瑞穗将继续加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并结合日本实践,争取在明年会议上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有的计划“把企业视角升级为行业建议”。威立雅集团提到,通过企业近年来在上海智慧水务平台和绿色甲醇项目实践,收集各方需求与建议,为上海提供更多可复制的跨行业合作建议。
实现企业在上海“二度成长”
市咨会企业对上海的支持,远不止于提交论文。明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部会搬到徐汇西岸中环,古尔登说,企业会继续深度参与包括上海半马、上海运动节等赛事,并把上海作为多款产品的全球首发地。
采访中,多位高管提到“转型”。市咨会企业多数已在华深耕二三十年,当下亟需更好与中国市场对接与匹配,实现在上海的“二度成长”。比如,威立雅计划整合其在水务、固废、能源管理领域的先进技术,探索工业低碳零排放一体化方案,帮助中国工业园区实现碳减排15%—30%。
吉浦贤哉告诉记者,瑞穗银行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网点,长期深耕东盟和中东欧市场,这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不仅如此,瑞穗将其海外模式推广到中国。今年9月底,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批,成为在华的首家日本独资证券公司,预计明年正式开业,“我们希望通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模式,为今后在华发展打下基础。”
当然,这也需要与上海更好互动。如今,上海与市咨会企业间的互动日益频繁且更加下沉,通过市政府外办组织的“成员企业早餐会”“政企交流沙龙”等形式,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下月沙龙将走进虹桥,帮助企业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新路径,真正通过形成合力,实现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