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消息,9月26日,2025年上海市交通建设行业“质量月”综合观摩活动在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六陈路车辆段召开,观摩内容覆盖公路、水运、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等,并对“质量月”系列活动进行了总结。
上海市交通建设行业以“科技赋能质量升级,创新引领交通未来”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对“十四五”期间交通建设行业在重大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一系列特色成果进行了集中宣传和交流,凝聚行业共识,激发创新活力。同步举行的还有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周邓快速路(S3-G1503)新建工程等3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观摩活动。跟随小交的脚步一起去项目现场一探究竟吧~
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六陈路车辆段项目
该项目为“十四五”期间首开的地铁车辆段项目,是上海地铁系统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项目中首个拥有预留上盖开发条件的双层车辆段工程。六陈路车辆段接轨于唐黄路站,段址位于南六公路以东,川图路以南,川沙路以西,六陈路以北地块内,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
观摩现场设置人机比武展区,多台建筑机器人“一展身手”,包括管桩焊接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墙面抹灰机器人等。管桩焊接机器人可对钢管桩和预制混凝土管桩的接头进行自动化施焊,工作效率高,焊缝质量堪比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墙面抹灰机器人等智能建筑设备也同时亮相,其施工精度可以控制在毫米级,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
作为黄浦江上备受瞩目的越江大桥工程项目,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是首座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主桥为596m自锚式悬索桥,桥面全宽36.6m,双向6车道并设置两侧慢行系统,引桥总长857.8米,线路总长约1.825km。其跨径在国内同类桥梁中位居前列,同时也是上海市黄浦江上现有规划的最后一座越江大桥,建设意义非凡。
该项目聚力于智慧工地和无废工地建设,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通过创新的节能环保、工艺优化的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践行绿色建造理念。
周邓快速路(S3-G1503)新建工程
该工程西起S3以西,东至G1503,全长约17.2km。采用“高架快速路双向六车道+地面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敷设形式,全线共设置8对平行匝道。建成后,将成为铁路上海东站和浦东国际机场主要集散通道,上海东站至中心城区通行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服务周浦镇、康桥镇、川沙镇、祝桥镇等区域,惠及沿线200万居民。
该工程创新性应用绿色生态声屏障,通过模块化植物生长系统设计,集隔音降噪、空气净化和固碳释氧功能于一体,不额外占用道路空间,支持快速装配和拆卸,配备智能灌溉矩阵,实现低能耗、低人力、可持续的高质量养护。同时搭载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收集桥面雨水处理后进行植物滴灌,可基本实现自维持灌溉。
“质量月”系列活动全面彰显了上海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决心,充分展示了广大交通建设从业单位、从业人员,合力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生动实践。上海交通建设领域将持续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得下、绿色低碳转得快、成果转化落得地、人才梯队接得上”的实际行动,探索突破,追求卓越。在未来的日子里,小交将继续为大家揭秘更多藏在交通工程里的“高精尖”技术,带大家看见行业发展新动态~